"天上浮云如白衣":天上的浮云一会儿像洁白的衣裳,
# 白衣:白色的衣服。,如:一作似。
"斯须变幻如苍狗":转眼间又变得像一只黑色的狗。
# 苍狗:灰白色的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
# 共一时:都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古往今来:从古至今。
"人生万事无不有":人生的万事万物,什么情况不会出现呢。
# 无不有:无所不有,即什么都会经历。
"近者抉眼去其夫":最近就有那么个女人,狠心地抛弃了自己的丈夫,
# 去其夫:离开她的丈夫,指王季友的妻子河东柳氏。,抉眼:挖出眼珠子,这里指反目为仇。一作眯。,近者:最近。
"河东女儿身姓柳":她是河东姓柳人家的女儿。
# 河东:本指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这里指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边,是柳氏的郡望。
"丈夫正色动引经":她的丈夫是品行端正、常常能引经据典,
# 动引经:动不动就引经据典。,正色:态度严肃、正直。,丈夫:指王季友。
"酆城客子王季友":丰城人王季友。
# 王季友:即王徽(714—794),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酆城:即丰城,唐代属于洪州,今属江西省。
"群书万卷常暗诵":王季友饱读诗书,万卷的书籍常常能暗自背诵,
# 暗诵:默诵。,群书:各类书籍。
"孝经一通看在手":手中还时常拿着一卷《孝经》研读。
# 看在手:放在手中看。,一通:一本。
"贫穷老瘦家卖屐":他家境贫穷,人又年老瘦弱,只能靠卖木屐为生,
# 家卖屐:家中以卖鞋为生。屐:有齿的木鞋,泛指鞋。一作履。
"好事就之为携酒":有好事的人同情他,便为他送酒解愁。
# 为携酒:为他带来酒。,就之:靠近他,指与王季友来往。,好事:好事之人,这里指敬仰王季友的好学之人。
"豫章太守高帝孙":豫章太守是高帝的子孙,
# 高帝孙:谓李勉。
"引为宾客敬颇久":他把王季友招为宾客,并且敬重他已经很久了。
# 引为宾客敬颇久:指王季友入李勉幕中。引:招来。颇久:很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听说他们三年未交谈,
# 三年未曾语:三年都没有说过自己被柳氏抛弃之事。,闻:一作问。
"小心恐惧闭其口":他谨慎小心,沉默不语。
"太守得之更不疑":太守并不怀疑他的忠诚,
# 更不疑:更加不怀疑,指信任他。,得之:得到他,指任用他。
"人生反覆看亦丑":世事反复,这让他显得尤为丑陋。
# 人生反覆看亦丑:那些喜欢反复无常的人,看起来多么丑陋。反覆:即反复,翻来覆去。亦,表示加强语气。一作已。
"明月无瑕岂容易":明亮的月亮没有瑕疵,但这般完美并非易事,
# 明月无瑕岂容易:自注:即指季友为妻所弃事。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或过失。
"紫气郁郁犹冲斗":紫气环绕,直冲斗牛。
# 紫气郁郁犹冲斗:据《晋书·张华传》记载,西晋初年,二十八宿的斗牛之间常有紫气照射,雷焕以为是宝剑的精气上达于天所致。
"时危可仗真豪俊":危难时刻,真正的英雄能依靠,
# 可仗真豪俊:可以仰仗和依靠的只有真正豪俊之士。豪俊:豪杰。,时危:时局危急。
"二人得置君侧否":他们能否留在君王身边呢。
# 得置君侧否:能够得以位列君王的身边吗?,二人:指王季友和李勉。
"太守顷者领山南":太守最近治理山南,
# 领山南:指李勉于宝应初年担任梁州刺史、山南道观察使。领:治理,管辖。,顷者:马上,不久。
"邦人思之比父母":百姓把他当作父母般思念。
# 思之比父母:思念李勉,把他比作自己的父母。,邦人:当地的百姓。
"王生早曾拜颜色":王生曾受过太守的恩惠,
# 拜颜色:拜见过他的容颜,指相识。,早曾:曾经很早。,王生:指王季友。
"高山之外皆培塿":高山仰止,其他人则显得矮小。
# 培:小土丘。
"用为羲和天为成":太守如同羲和掌管天地,
"用平水土地为厚":王生的智慧如同大地深厚。
"王也论道阻江湖":王生论道,却因江湖阻隔,
# 阻江湖:被阻隔而流落于江湖。
"李也丞疑旷前后":李也疑虑重重,前后矛盾。
# 旷前后:空前绝后。旷:长时间空缺。这是指李勉在唐代宗大历二年入朝,被授予京兆尹御史大夫一职。,丞疑:丞和疑,上古的两种官职,指辅佐君王。疑,一作凝。,李也:指李勉。
"死为星辰终不灭":即使死后,他们的精神也将化为星辰永不消亡,
# 终不灭:永远都不会熄灭。,星辰:星星的总称。
"致君尧舜焉肯朽":愿助君主成就尧舜之治。
# 焉肯朽:哪里能够衰老、腐朽。,致君尧舜:辅佐皇上,使他的政绩像尧、舜一样。
"吾辈碌碌饱饭行":我们这些庸碌之人,只能吃饱饭度日,
# 饱饭行:吃饱饭就知足而行。,碌碌:平庸无能的样子。,吾辈:我这一代人,我们。这里是杜甫自称。
"风后力牧长回首":只能回头仰望他们的光辉。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可叹》是七言古诗,属叙事抒情题材。诗中,杜甫借王季友从贫困受弃到功成名就的坎坷经历,表达对友人命运的深切同情,批判世态炎凉,也融入自身对人生无常、命运起伏的喟叹及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杜甫在诗中可能运用了一些典故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含蓄、典雅,同时也能借助典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来深化主题,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杜甫的《可叹》别具一格,打破了世俗的偏见,不仅为王季友正名,还对赏识王季友的李勉予以赞美。开篇四句,诗人便发出感慨,叹古往今来,世事仿若沧海桑田,变幻无常,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王季友的妻子河东柳氏嫌弃丈夫、决然离去的情节。从第七句至第十二句,诗中着重刻画了王季友的形象:他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却在生活中饱受贫困的困扰。其中“卖屐”与“携酒”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却又不着痕迹,如羚羊挂角,使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意蕴更为深沉。尽管王季友在当时被世俗之人轻视,可李勉独具慧眼,“引为宾客敬颇久”,对他敬重有加。从“时危可仗真豪俊”起,杜甫将王季友与李勉二人一同论及,认为在时局动荡、危机四伏之际,他们皆是能够力挽狂澜、值得仰仗的豪杰之士。诗人把他们比作羲和、风后、力牧等上古时代的功勋卓著之人,足见其对二人的才华与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肯定与赞扬。然而,王季友却处于“论道阻江湖”的境地,杜甫借此表达了对其怀才不遇的深深叹惋。
上一篇:唐·刘皂《长门怨三首》
下一篇:唐·谢良辅《状江南·孟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