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àn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1
tiān
shàng
yún
bái
biàn
huàn
cāng
gǒu
wǎng
jīn
lái
gòng
shí
rén
shēng
wàn
shì
yǒu
jìn
zhě
jué
yǎn
dōng
ér
shēn
xìng
liǔ
zhàng
zhèng
dòng
yǐn
jīng
fēng
chéng
wáng
yǒu
qún
shū
wàn
juàn
cháng
àn
sòng
xiào
jīng
tòng
kàn
zài
shǒu
pín
qióng
lǎo
shòu
jiā
mài
hào
shì
jiù
zhī
wèi
xié
jiǔ
zhāng
tài
shǒu
gāo
sūn
yǐn
wéi
bīn
jìng
jiǔ
wén
dào
sān
nián
wèi
céng
xiǎo
xīn
kǒng
kǒu
tài
shǒu
zhī
gèng
rén
shēng
fǎn
kàn
chǒu
míng
yuè
xiá
róng
yóu
chōng
dòu
shí
wēi
zhàng
zhēn
háo
jùn
èr
rén
zhì
jūn
fǒu
tài
shǒu
qǐng
zhě
lǐng
shān
nán
bāng
rén
zhī
wáng
shēng
zǎo
céng
bài
yán
gāo
shān
zhī
wài
jiē
péi
lǒu
yòng
wéi
tiān
wéi
chéng
yòng
píng
shuǐ
wéi
hòu
wáng
lùn
dào
jiāng
chéng
kuàng
qián
hòu
wéi
xīng
chén
zhōng
miè
zhì
jūn
yáo
shùn
yān
kěn
xiǔ
bèi
bǎo
fàn
xíng
fēng
hòu
cháng
huí
shǒu

译文

天上的浮云一会儿像洁白的衣裳,转眼间又变得像一只黑色的狗。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人生的万事万物,什么情况不会出现呢。最近就有那么个女人,狠心地抛弃了自己的丈夫,她是河东姓柳人家的女儿。她的丈夫是品行端正、常常能引经据典,丰城人王季友。王季友饱读诗书,万卷的书籍常常能暗自背诵,手中还时常拿着一卷《孝经》研读。他家境贫穷,人又年老瘦弱,只能靠卖木屐为生,有好事的人同情他,便为他送酒解愁。豫章太守是高帝的子孙,他把王季友招为宾客,并且敬重他已经很久了。听说他们三年未交谈,他谨慎小心,沉默不语。太守并不怀疑他的忠诚,世事反复,这让他显得尤为丑陋。明亮的月亮没有瑕疵,但这般完美并非易事,紫气环绕,直冲斗牛。危难时刻,真正的英雄能依靠,他们能否留在君王身边呢。太守最近治理山南,百姓把他当作父母般思念。王生曾受过太守的恩惠,高山仰止,其他人则显得矮小。太守如同羲和掌管天地,王生的智慧如同大地深厚。王生论道,却因江湖阻隔,李也疑虑重重,前后矛盾。即使死后,他们的精神也将化为星辰永不消亡,愿助君主成就尧舜之治。我们这些庸碌之人,只能吃饱饭度日,只能回头仰望他们的光辉。

逐句剖析

"天上浮云如白衣":天上的浮云一会儿像洁白的衣裳,

# 白衣:白色的衣服。,如:一作似。

"斯须变幻如苍狗":转眼间又变得像一只黑色的狗。

# 苍狗:灰白色的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

# 共一时:都处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古往今来:从古至今。

"人生万事无不有":人生的万事万物,什么情况不会出现呢。

# 无不有:无所不有,即什么都会经历。

"近者抉眼去其夫":最近就有那么个女人,狠心地抛弃了自己的丈夫,

# 去其夫:离开她的丈夫,指王季友的妻子河东柳氏。,抉眼:挖出眼珠子,这里指反目为仇。一作眯。,近者:最近。

"河东女儿身姓柳":她是河东姓柳人家的女儿。

# 河东:本指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这里指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边,是柳氏的郡望。

"丈夫正色动引经":她的丈夫是品行端正、常常能引经据典,

# 动引经:动不动就引经据典。,正色:态度严肃、正直。,丈夫:指王季友。

"酆城客子王季友":丰城人王季友。

# 王季友:即王徽(714—794),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酆城:即丰城,唐代属于洪州,今属江西省。

"群书万卷常暗诵":王季友饱读诗书,万卷的书籍常常能暗自背诵,

# 暗诵:默诵。,群书:各类书籍。

"孝经一通看在手":手中还时常拿着一卷《孝经》研读。

# 看在手:放在手中看。,一通:一本。

"贫穷老瘦家卖屐":他家境贫穷,人又年老瘦弱,只能靠卖木屐为生,

# 家卖屐:家中以卖鞋为生。屐:有齿的木鞋,泛指鞋。一作履。

"好事就之为携酒":有好事的人同情他,便为他送酒解愁。

# 为携酒:为他带来酒。,就之:靠近他,指与王季友来往。,好事:好事之人,这里指敬仰王季友的好学之人。

"豫章太守高帝孙":豫章太守是高帝的子孙,

# 高帝孙:谓李勉。

"引为宾客敬颇久":他把王季友招为宾客,并且敬重他已经很久了。

# 引为宾客敬颇久:指王季友入李勉幕中。引:招来。颇久:很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听说他们三年未交谈,

# 三年未曾语:三年都没有说过自己被柳氏抛弃之事。,闻:一作问。

"小心恐惧闭其口":他谨慎小心,沉默不语。

"太守得之更不疑":太守并不怀疑他的忠诚,

# 更不疑:更加不怀疑,指信任他。,得之:得到他,指任用他。

"人生反覆看亦丑":世事反复,这让他显得尤为丑陋。

# 人生反覆看亦丑:那些喜欢反复无常的人,看起来多么丑陋。反覆:即反复,翻来覆去。亦,表示加强语气。一作已。

"明月无瑕岂容易":明亮的月亮没有瑕疵,但这般完美并非易事,

# 明月无瑕岂容易:自注:即指季友为妻所弃事。瑕,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或过失。

"紫气郁郁犹冲斗":紫气环绕,直冲斗牛。

# 紫气郁郁犹冲斗:据《晋书·张华传》记载,西晋初年,二十八宿的斗牛之间常有紫气照射,雷焕以为是宝剑的精气上达于天所致。

"时危可仗真豪俊":危难时刻,真正的英雄能依靠,

# 可仗真豪俊:可以仰仗和依靠的只有真正豪俊之士。豪俊:豪杰。,时危:时局危急。

"二人得置君侧否":他们能否留在君王身边呢。

# 得置君侧否:能够得以位列君王的身边吗?,二人:指王季友和李勉。

"太守顷者领山南":太守最近治理山南,

# 领山南:指李勉于宝应初年担任梁州刺史、山南道观察使。领:治理,管辖。,顷者:马上,不久。

"邦人思之比父母":百姓把他当作父母般思念。

# 思之比父母:思念李勉,把他比作自己的父母。,邦人:当地的百姓。

"王生早曾拜颜色":王生曾受过太守的恩惠,

# 拜颜色:拜见过他的容颜,指相识。,早曾:曾经很早。,王生:指王季友。

"高山之外皆培塿":高山仰止,其他人则显得矮小。

# 培:小土丘。

"用为羲和天为成":太守如同羲和掌管天地,

"用平水土地为厚":王生的智慧如同大地深厚。

"王也论道阻江湖":王生论道,却因江湖阻隔,

# 阻江湖:被阻隔而流落于江湖。

"李也丞疑旷前后":李也疑虑重重,前后矛盾。

# 旷前后:空前绝后。旷:长时间空缺。这是指李勉在唐代宗大历二年入朝,被授予京兆尹御史大夫一职。,丞疑:丞和疑,上古的两种官职,指辅佐君王。疑,一作凝。,李也:指李勉。

"死为星辰终不灭":即使死后,他们的精神也将化为星辰永不消亡,

# 终不灭:永远都不会熄灭。,星辰:星星的总称。

"致君尧舜焉肯朽":愿助君主成就尧舜之治。

# 焉肯朽:哪里能够衰老、腐朽。,致君尧舜:辅佐皇上,使他的政绩像尧、舜一样。

"吾辈碌碌饱饭行":我们这些庸碌之人,只能吃饱饭度日,

# 饱饭行:吃饱饭就知足而行。,碌碌:平庸无能的样子。,吾辈:我这一代人,我们。这里是杜甫自称。

"风后力牧长回首":只能回头仰望他们的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可叹》乃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诗作。诗中的主人公王季友,与杜甫处于同一时代。在《全唐诗》里,对王季友有这般介绍:“王季友,河南人士。家境贫寒,以售卖草鞋维持生计,却博览群书,学识极为渊博。豫章太守李勉将其延请为宾客,对他敬重有加,杜甫诗中提及的‘丰城客子王季友’指的便是此人。”王季友在年少时,家境窘迫,靠着卖草鞋艰难度日。他的妻子柳氏出身富家,因嫌弃丈夫的贫困,最终离家而去。然而王季友并未向命运低头,在孤苦的困境中发愤图强、刻苦攻读,后来在科举中高中状元,成为名噪一时的名流之士。戏剧性的是,当初离弃他的柳氏,在他功成名就后又回到了他身边。这般充满波折起伏的人生经历,令杜甫感触颇深,大为感叹。于是,杜甫创作了《可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王季友的这段人生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杜甫的《可叹》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李勉入朝之后。当时,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虽叛乱已平,但藩镇割据致使局势动荡,经济萧条,百姓生活艰难,社会矛盾丛生。杜甫一生仕途不顺,暮年携家人漂泊至夔州,生活困苦且身体不佳,却始终心系国家与民生。诗中主人公王季友是杜甫友人,其早年家贫卖履遭妻抛弃,后苦学中状元,得李勉敬重成为宾客。然而李勉入朝后,王季友或许又陷入新困境。杜甫与王季友境遇相似,对其坎坷经历深感同情,诸多因素交织,促使杜甫创作《可叹》,借王季友的故事抒发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时代苦难的忧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可叹》是七言古诗,属叙事抒情题材。诗中,杜甫借王季友从贫困受弃到功成名就的坎坷经历,表达对友人命运的深切同情,批判世态炎凉,也融入自身对人生无常、命运起伏的喟叹及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杜甫在诗中可能运用了一些典故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表达更加含蓄、典雅,同时也能借助典故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来深化主题,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杜甫的《可叹》别具一格,打破了世俗的偏见,不仅为王季友正名,还对赏识王季友的李勉予以赞美。开篇四句,诗人便发出感慨,叹古往今来,世事仿若沧海桑田,变幻无常,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王季友的妻子河东柳氏嫌弃丈夫、决然离去的情节。从第七句至第十二句,诗中着重刻画了王季友的形象:他勤奋好学、手不释卷,却在生活中饱受贫困的困扰。其中“卖屐”与“携酒”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却又不着痕迹,如羚羊挂角,使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意蕴更为深沉。尽管王季友在当时被世俗之人轻视,可李勉独具慧眼,“引为宾客敬颇久”,对他敬重有加。从“时危可仗真豪俊”起,杜甫将王季友与李勉二人一同论及,认为在时局动荡、危机四伏之际,他们皆是能够力挽狂澜、值得仰仗的豪杰之士。诗人把他们比作羲和、风后、力牧等上古时代的功勋卓著之人,足见其对二人的才华与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肯定与赞扬。然而,王季友却处于“论道阻江湖”的境地,杜甫借此表达了对其怀才不遇的深深叹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皂《长门怨三首》

下一篇:唐·谢良辅《状江南·孟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