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霜落":水乡落下了秋霜,
"望西山一寸":远远望去,西山仅有一寸之长,
"修眉横碧":横斜的碧影就像一道修长的眉黛。
"南浦潮生帆影去":南浦江面秋潮涌动,远去的船儿只剩下一抹帆影,
"日落天青江白":夕阳落山后,天色暗黑,江面明亮。
"万里浮云":万里浮云,
"被风吹散":在秋风的吹拂下忽散,
"又被风吹积":又在秋风的吹拂下,忽聚。
"尊前歌罢":酒筵上吟罢诗词,
"满空凝淡寒色":抬头望向天空,只见满天都凝聚着淡淡的冷寒之色。
"人世会少离多":人世间往往是聚少离多,
"都来名利":人们为了追逐名利而奔波劳碌,
"似蝇头蝉翼":但这些名利却如同蝇头小字、蝉翼般轻薄虚幻。
"赢得长亭车马路":长亭古道,车马往来,承载着无数离别的哀愁,
"千古羁愁如织":这千古以来的羁旅之愁,如同织就的锦缎,密密麻麻。
"我辈情钟":我辈多情善感,
"匆匆相见":能够匆匆相见,
"一笑真难得":彼此间的一笑,实属难得。
"明年谁健":明年谁还能健在,
"梦魂飘荡南北":我们的梦魂将在江南塞北之间,随风飘荡,无处安放。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写作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以水乡霜落、西山横碧、南浦潮生、帆影离去、日落江白、浮云聚散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空旷辽远、淡寒凝空的氛围。这些景物不仅展现了水乡秋日的美丽,也暗含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借景抒情:如“万里浮云”一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人生的变幻莫测和聚散无常。词人通过浮云被风吹散又聚积的描绘,暗喻了人生的聚散离合和名利的虚幻。象征:“长亭车马路”作为离别的象征,也进一步强化了词人对人生离合的感慨。夸张:“一寸西山”以夸张的手法形容西山距离之近(实则是表现远望时的视觉效果),“修眉横碧”则将西山比作美人的修长眉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的苍翠与美丽。
2. 分段赏析
上片主要写景。词人描绘了水乡霜落后的景象:西山如一寸长的黛眉般横卧在远方,南浦潮水涌起,帆影离去,日落时分天空呈现出青白之色,江面更显空阔。浮云被风吹散又聚积,营造出一种变幻莫测、淡寒凝空的氛围。下片则转为抒情。词人感叹人世间聚少离多,名利如同蝇头小字、蝉翼般轻薄虚幻。他提到长亭车马路上的离别场景,千古以来羁旅之愁如织。词人自认为自己辈多情,匆匆相见一笑实在难得。最后,他发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不知明年谁还能健在,梦魂或许会在南北飘荡。
下一篇:宋·辛弃疾《沁园春·弄溪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