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微茫月渐低":银河渐渐变得模糊,月亮也慢慢低垂,
"风声正在草堂西":风声从草堂的西边传来。
"莎根唧唧虫相吊":莎草根下,虫儿发出唧唧的叫声,仿佛在相互哀叹,
"木末翻翻鹊未栖":树枝梢头,喜鹊还在翻飞,尚未找到栖息之地。
"屯甲近闻如积水":最近听说军队集结,如同积水般密集,
# 屯甲近闻如积水:自注:闻淮壖近募雄淮军数万。
"守关不假用丸泥":守卫关隘无需用泥丸封堵,局势已十分严峻。
"孤臣报国嗟无地":我这孤臣报国无门,只能叹息,
"只有东皋更饱犁":只能回到东边的田地,继续耕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对偶:诗中颔联“莎根唧唧虫相吊,木末翻翻鹊未栖。”和颈联“屯甲近闻如积水,守关不假用丸泥。”对仗工整,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对称美。动静结合:诗中既有“莎根唧唧虫相吊。”“木末翻翻鹊未栖。”等动态描写,又有“河汉微茫月渐低。”“风声正在草堂西。”等静态描写,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河汉微茫月渐低。”“莎根唧唧虫相吊。”,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同时“孤臣报国嗟无地。”则直接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悲愤。用典:“守关不假用丸泥。”一句运用了“函谷关泥封”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用典自然贴切,增强了诗歌的内涵。
2. 分段赏析
首联:“河汉微茫月渐低,风声正在草堂西。”诗人描绘了夏夜将晓时的景象:银河逐渐变得模糊,月亮缓缓西沉,微弱的风声从草堂的西边传来。此句通过描写宁静的夏夜,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颔联:“莎根唧唧虫相吊,木末翻翻鹊未栖。”诗人进一步描写夏夜的细节:草根下虫鸣声声,仿佛在相互哀吊;树梢上鹊鸟翻飞,仍未找到栖息之地。此句通过虫鸣和鹊鸟未栖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颈联:“屯甲近闻如积水,守关不假用丸泥。”诗人从自然景象转向对时局的感慨:听说军队屯驻密集如积水,而守卫关隘却无需泥丸封堵。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以及对战争的无奈。尾联:“孤臣报国嗟无地,只有东皋更饱犁。”诗人以自身境遇作结:作为孤臣,报国无门,只能叹息;只能回到东皋,继续耕种。此句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上一篇:宋·陈普《孟子·许行》
下一篇:宋·王安石《宰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