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阙中天":宫前的城楼高高耸立在天空之中,
# 中天:天空之中。,双阙:指皇宫前面两边高大的城楼。阙,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谓阙。
"凤楼十二春寒浅":宫中重重楼阁弥漫着微微的春寒。
# 凤楼十二:形容禁中宫殿楼观之多。凤楼,此谓装饰华美的楼台。
"去年元夜奉宸游":去年上元之夜,奉旨陪同皇上巡游时,
# 宸游:帝王的巡游。宸,北极星之所在,后借指帝王的居所,又引申指帝王。
"曾侍瑶池宴":有幸参加了宫廷宴会。
# 瑶池宴:喻指宫廷豪华宴会。瑶池,本为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居所。西王母曾在此宴请远道而来的周穆王。后世遂用以为典,或指仙境,或喻游冶之处,或比喻宫廷宴会等。
"玉殿珠帘尽卷":玉殿的珠帘全部卷起。
"拥群仙、":众宫女如仙女一般簇拥着皇上,
"蓬壶阆苑":漫步在仙境般的宫苑中。
# 阆苑:仙人所居之境。此喻指帝王宫苑如仙境。,蓬壶:山名,即蓬莱。古代方士传说为仙人所居。
"五云深处":五彩祥云笼罩之中,
# 五云:五种颜色的云彩,古人以为祥瑞。借指皇帝所在地。
"万烛光中":千万灯烛辉映之间,
"揭天丝管":管弦乐声响彻云霄。
# 揭天丝管:管弦乐声响彻云霄。揭,举。
"驰隙流年":年华的流逝,如同阳光照过空隙,
# 驰隙流年:如同阳光照过空隙,喻时光极其短暂。流年,光阴、年华。因易逝如流水,故称。
"恍如一瞬星霜换":星移斗转,严霜再降,好像只是眨眼之间。
# 星霜:星辰运行一年一循环,霜则每年至秋始降。因用以指年岁,一星霜即一年。
"今宵谁念泣孤臣":今夜又是上元夜,有谁还会同情惦念我这个流落之臣,
# 泣孤臣:即孤臣哭泣。孤臣,流落之臣。
"回首长安远":回头遥望,故都汴京是如此遥远。
# 长安远:借指向往帝都而不得至。
"可是尘缘未断":难道是我还没有把尘缘割断,
# 尘缘:佛教认为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是污染人心、使生嗜欲的根缘。此指思念故土的心情。
"谩惆怅、":空自悲伤,
# 谩:通“漫”,满,广泛。
"华胥梦短":那超脱尘世的美梦如此短暂。
# 华胥梦:这里喻指汴京往日的繁华。
"满怀幽恨":我满怀深深的哀怨,
"数点寒灯":望着那凄清的灯光,
"几声归雁":耳听到几声凄厉的归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也是一首描写上元节的词。词的上阕描绘了往昔宫中元宵佳节的繁华盛景,华灯璀璨,丝竹悠扬,宫娥翩跹,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尽显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热闹。下阕开始抚今追昔,描绘南渡之后第一个上元节的冷清寂寥。结句“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巧妙地与上阕形成呼应,却又构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凄凉落寞、恍如隔世之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与“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通过今昔对比在感伤个人身世遭遇之时抒发亡国之痛。上片极言往日宫中元宵节繁华欢乐的盛况,下片抚今追昔,写南渡后第一个上元节的冷落,令人有隔世之感,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描绘往日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写景叙事极尽华艳之能事。起头两句“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极写宫廷殿宇的壮丽。宫城的双阙高耸入云,尽显皇家威严;凤院里楼阁错落,弥漫着淡淡的春寒气息,为这庄严的宫殿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韵味。接着五句笔锋一转,描绘宫中宴饮的场景,宛如游于仙境。“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点明时间与情境,去年上元夜,词人陪伴君王出席豪华的盛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玉殿里的珠帘高高卷起,宫女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舞姿翩翩,周围仙乐飘飘,仿佛置身仙境。这里用瑶池、玉殿等意象,将宫苑喻为仙境,突出其豪华与气派。“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进一步渲染上元夜的热闹,万烛光中展现出灯火辉煌的景象,揭天丝管则形容音乐之声直上九霄,将君臣沉溺歌舞、声乐彻天的盛况推向高潮。下片转换笔触,抚今追昔,抒发深深的故国之思,语含悲酸情致凄婉。“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时光如白驹过隙,在一瞬间又是一年,流露出词人对时光匆匆的感叹。“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谁念二字,道尽词人的哀婉凄楚。此时,词人形单影只,不禁怀念起故土长安,在这上元佳节,无人念及自己的孤独与凄凉,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词义进一步深化,可惜词人的尘心未断,依然忘不了故国。华胥梦本指理想的安乐环境,这里指代过去的时光,然而这些时光如同一场短暂的美梦,如今梦醒,只剩下无尽的惆怅。“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在这寂静的夜晚更增添了几分凄凉冷寂。词人满怀幽恨却只能与寒灯相伴,听着归雁的叫声,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4. 作品点评
整首词风神摇曳,富有韵味。上阕辞采绚烂华丽,所营造的情境与词人的情感完美契合,尽显宫廷往昔的荣华;下阕则饱含悲酸,言辞之中尽显凄婉之情。词人通过今昔对比,将个人身世的遭遇之感伤与亡国之痛的悲愤完美交织,使整首词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前段追忆徽庙,后直指目前,哀乐各至。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抚景写情,俱见其荣光易度,梦醒无几,真画出风前烛影,红光在目。
明李攀龙《草堂诗余隽》
上一篇:宋·袁说友《理发》
下一篇:宋·释智深《颂古十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