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千重":层层迭迭的云层,
# 千重:指千层,层层迭迭。
"水千重":层层迭迭的水光山色,
"身在千重云水中":我独自垂钓置身于这层层迭迭的山水之中。
"月明收钓筒":明月高挂才收钓筒慢慢回家。
# 钓筒: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
"头未童":现在头发还未稀疏斑白,
# 头未童: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
"耳未聋":耳朵尚可听见,
"得酒犹能双脸红":得到美酒仍能一醉方休。
"一尊谁与同":只是在这幽深的山林中,又有谁能陪我喝酒呢?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言志词。描绘了词人隐居于鉴湖之滨,身处水云之间,以捕钓为生,借诗酒消磨时光的生活情景,表达了看似洒脱闲适,实则蕴含落寞郁闷、心有不甘,带着赌气放纵意味的复杂心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中“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通过描写重重的云和水,营造出一种深远、宁静的氛围,借这云水之景抒发自己在乡野生活中的闲适之情,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重重困境。“月明收钓筒”则在明月的背景下,描绘收钓筒的动作,进一步烘托出宁静的氛围,也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直抒胸臆:下阕“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直接表明自己虽然已到晚年,但身体尚健,还有豪情。“一尊谁与同”则直接抒发了自己有酒却无人同饮的孤独之感,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对比:“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与“一尊谁与同”形成对比,前几句突出自己虽年老但仍有豪情,而后一句则强调无人陪伴的孤独,以豪情衬托孤独,更加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
3. 分段赏析
“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上阕开篇“云千重。水千重”,连用两个“千重”,强调了云、水的重重叠叠,营造出一种深远、广阔的意境。“身在千重云水中”点明自己置身于这云水之间,给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感觉。“月明收钓筒”描绘了在明月的照耀下,诗人收起钓筒的画面,“月明”的环境增添了宁静的氛围,“收钓筒”的动作表现出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为下阕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下阕“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诗人先描述自己的身体状况,头发尚未花白,耳朵也未失聪,喝了酒还能脸红,表明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豪情。“一尊谁与同”则笔锋一转,发出有酒却无人同饮的感慨,从前面的豪情一下子转为孤独,这种情感的转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知己的渴望,同时也隐含着他壮志未酬、无人理解的无奈之情。
4. 作品点评
陆游的《长相思·云千重》虽篇幅短小,却蕴含深厚意韵。此词是陆游退居生活的写照,虽不像其众多爱国诗作广为人知,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他复杂的内心世界。表面描绘闲云野鹤般的渔隐生活,实则借“一尊谁与同”这一喟叹,抒发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以及知音难觅的孤寂,将壮志难酬的沉郁之情巧妙融入山水闲适之景。
上一篇:宋·王千秋《念奴娇·水仙》
下一篇:宋·辛弃疾《水龙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