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ò
yáng
jiāng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tiān
jiāng
tiān
qiàn
tiān
shǔ
yáo
hán
bǎi
èr
guān
wàn
yín
xiè
qióng
hǎi
shuāng
biǎo
jīn
shān
jīng
àn
huái
nán
jìn
jiǎo
chuī
shuāng
sài
běi
xián
duō
xiè
jiāng
shén
fēng
hǎo
cāng
qiān
qǐng
piàn
shí
jiān

译文

老天爷用这天然的壕堑来护卫着当年吴国的旧地,如今是南宋的江南疆土,这长江天险实在厉害,若论起天下的险关,它远胜过那崤山和函谷关万里长江奔腾而下,就如同银河之水倾泄注入那美玉般澄澈的大海,金山和焦山对峙,恰似一双玉塔矗立在江面上,标示着金山的所在。江对岸的淮南地区,是南宋的边防之地,旌旗随风猎猎作响,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而在那北方的塞外(金人占领区),或许正有鼓角在霜天中吹响吧,但实际上金人根本无需防备南宋,显得十分悠闲自在。真要好好感谢江神赐予了如此好的风势,让我在这片刻之间,就渡过了这千顷碧波的长江。

逐句剖析

"天将天堑护吴天":老天爷用这天然的壕堑来护卫着当年吴国的旧地,如今是南宋的江南疆土,

# 护吴天:保护吴一带地区,实指保护江南南宋的国土。,天堑:天然的壕沟。《南史·孔范传》:“隋师将济江(伐陈)……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吴天:指今长江下游江南一带,苏州原为春秋时吴郡,至宋与杭州都属浙江西路。

"不数殽函百二关":这长江天险实在厉害,若论起天下的险关,它远胜过那崤山和函谷关

# 殽函百二关: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崤函是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今陕西潼关以东到河南新安县地。百二,或解释为险地置兵二万,可抵敌百万;或解释为守兵百万,可拒敌二百万。皆极言秦地险要。

"万里银河泻琼海":万里长江奔腾而下,就如同银河之水倾泄注入那美玉般澄澈的大海,

"一双玉塔表金山":金山和焦山对峙,恰似一双玉塔矗立在江面上,标示着金山的所在。

# 表:特出,挺立。,一双玉塔:金山在镇江西北七里,焦山在镇江东北九里,二山相距十五里,对峙于大江中(由于沙涨,后来金山已与南岸相连),犹如双塔。

"旌旗隔岸淮南近":江对岸的淮南地区,是南宋的边防之地,旌旗随风猎猎作响,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鼓角吹霜塞北闲":而在那北方的塞外(金人占领区),或许正有鼓角在霜天中吹响吧,但实际上金人根本无需防备南宋,显得十分悠闲自在。

# 塞北:实指淮北、宋、金以淮水为界,淮水以北即属金人。

"多谢江神风色好":真要好好感谢江神赐予了如此好的风势,

# 风色:指天气,风向。

"沧波千顷片时间":让我在这片刻之间,就渡过了这千顷碧波的长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之手。首联“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殽函百二关”,极言长江作为天堑,是南宋的天然屏障,其险要程度胜过崤山、函谷关。颔联“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表金山”,具体描绘长江的磅礴气势和金、焦二山的挺拔气概,长江如万里银河奔流入海,金、焦二山像一双玉塔对峙江岸。颈联“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从正面点明当时的军事形势,江北旌旗飘扬,靠近淮南边境,而淮北鼓角吹霜,敌军安闲,暗示南宋朝廷的屈辱退让。尾联“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表面上是感谢江神赐予好风,使自己能快速渡过长江,实则蕴含深意,指出仅凭长江天险是不足恃的,关键还在人为。这首诗通过对长江形势和当时景色的描写,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诗人借长江天险,感慨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对金国的威胁,仅靠地利是不够的,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同时,诗中也隐含着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的不满,以及对人心向背、国家实力才是决定国家命运关键因素的深刻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将皇位禅让给宋光宗。杨万里接到诏令,返回临安(现今浙江杭州)担任秘书监一职。到了冬季,他又以焕章阁学士的身份,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在当时,宋金两国遵循惯例,每逢年节、皇帝生辰等重要时刻,都会互派使臣进行礼节性的祝贺,而接收方会安排接伴使负责迎送与陪伴事宜。杨万里此次出行,选择了从镇江向北进发的路线。他在从临安前往淮河迎接金国使者的途中,路过镇江,渡过长江之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两首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比喻:“一双玉塔表金山”,将金山、焦山比作一对玉塔,形象地写出了金山、焦山在江中的形态,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可感。借景抒情:全诗通过对长江天险、金山焦山等自然景物以及两岸军事形势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国势衰微的忧虑和感慨,景中含情,情因景发。衬托:首联中“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殽函百二关”,以崤函关的险要来衬托长江天险的更胜一筹,突出了长江对于南宋的重要防御意义,也为后文对局势的担忧埋下伏笔。对比:“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一句,将南岸淮南地区南宋边备旌旗猎猎的紧张气氛,与想象中塞北金人鼓角悠闲的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了南宋国势的衰微和金方的威逼,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夸张:“万里银河泻琼海”,把长江之水比作万里银河倾泻入大海,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了长江水流的雄浑壮阔,展现出长江的磅礴气势。

2. 分段赏析

《过扬子江二首(其二)》此诗有诸多精妙之处。首联“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殽函百二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先是强调老天爷以天然壕堑拱卫南宋江南国土,连用三个“天”字,音韵回环,突出天然形势优越,同时埋下人能否有效利用这一天险的疑问;再将长江天险与历史上著名的险关崤函关作比较,突出长江天险更胜一筹。颔联“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表金山”进一步渲染长江的雄浑气势并描绘南岸壮观景象。运用比喻,将长江比作万里银河倾泻入大海,又把金山、焦山比作一对玉塔,对仗自然工巧,句中自对且交错为对,“泻”“表”二字生动展现了不同的气势。颈联“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通过对比手法,将南岸淮南地区南宋边备的紧张气氛与想象中塞北金人鼓角悠闲的状态相对比,“近”“闲”二字深刻体现了南宋国土狭小、国势窘迫以及金方的威逼,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尾联“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出现大转折,表面写自己顺利渡江的畅快感受,实则蕴含对南宋朝廷的讽喻之意。金兵若来侵,顺风时也可迅速渡过长江,以畅快之笔写忧虑,回应前文对天险的疑问,比直白的表达更为含蓄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闻里中有斗者作此示之》

下一篇:宋·朱升之《相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