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nán
·
·
gǎn
huáng
ēn

朝代:宋作者:贺铸浏览量:3
lán
zhǐ
mǎn
fāng
zhōu
yóu
héng
luó
chén
shēng
yíng
zhěng
huán
pín
dài
liǎng
qíng
nán
fēng
chuī
liǔ
rén
nán
huí
shǒu
jiù
yóu
shān
chóng
shù
huā
shēn
zhū
chù
bàn
huáng
méi
xiàng
wǎn
lián
shū
duàn
hún
fēn
chūn
jiāng

译文

芳洲上长满了兰草和白芷,游丝在道路间横飘。女子轻盈走来,脚步带起微微轻尘,她回首顾盼。整理发髻,微微皱眉,脉脉含情却难以言语。微风吹拂着柳絮,人已往南渡去。回首往昔游玩之处,山峦层层叠叠。花丛下那深深的朱门,如今在哪里?黄梅已经半黄,傍晚时分,一帘稀疏的雨。将断魂般的情思交付出去,春天即将过去。

逐句剖析

"兰芷满芳洲":芳洲上长满了兰草和白芷,

# 芳洲:芳:一作汀。汀洲:长满香草的水中陆地。,兰芷:香兰、白芷,均为香草。

"游丝横路":游丝在道路间横飘。

# 游丝:荡漾于空中的昆虫所吐的丝缕。庾信《春赋》:“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

"罗袜尘生步":女子轻盈走来,脚步带起微微轻尘,

# 罗袜尘生步:《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迎顾":她回首顾盼。

"整鬟颦黛":整理发髻,微微皱眉,

# 整鬟颦黛:略整秀发,微皱双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

"脉脉两情难语":脉脉含情却难以言语。

# 脉脉:相视貌,含情不语貌。《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细风吹柳絮":微风吹拂着柳絮,

"人南渡":人已往南渡去。

"回首旧游":回首往昔游玩之处,

# 旧游:过去游玩处。

"山无重数":山峦层层叠叠。

"花底深朱户":花丛下那深深的朱门,

# 朱户:红色房子,喻富贵人家。

"何处":如今在哪里?

"半黄梅子":黄梅已经半黄,

"向晚一帘疏雨":傍晚时分,一帘稀疏的雨。

# 向晚:傍晚时分。

"断魂分付与":将断魂般的情思交付出去,

# 分付:指交托。

"春将去":春天即将过去。

# 春将去:把春带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南渡·感皇恩》是北宋贺铸创作的婉约词。上片记述恋人分别情景,下片写男主人公对恋人的深情与盼望。词如缩写的《洛神赋》,描绘相会时两情暗通却难诉心曲,及伊人离去后的怅惘。全词情致凄切哀怨,风格委婉细腻,以哀婉之调寄寓失意心怀,意蕴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大致创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或元符元年(1098年),词人于江夏任职期间。彼时正值春末,景物触动情思。词人忆起前一两年间一段难以割舍的爱恋,心中满是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属于婉约相思题材。通过描绘恋人分别及别后男主人公的思念,借凄切哀婉之调,表达了相思之情,寄寓了词人自身失意的心怀。

2. 分段赏析

上片起始,以景入词。春日晴好,微风轻拂,湖面泛起粼粼波光,四处弥漫着馥郁芬芳,一片葱郁秀丽之景。在这如画的春景中,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缓缓现身。“罗袜尘生步”生动展现出她步伐轻盈,尽显体态婀娜。久候的男子见恋人前来,赶忙快步迎上前去。“迎顾”二字,既展现其行动,又透露出内心的急切与欣喜。紧接着的“整鬟”,表明女子精心装扮过。身处这般美妙景致,见到心爱之人,本应满心欢喜,可她却紧蹙双眉,神情尽显黯然神伤。分别时刻,本应是千言万语、依依不舍,可他们却“脉脉两情难语”。“脉脉”蕴含着无尽情意,却难以言说,将他们之间那份缠绵悱恻、深沉含蓄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随后,词人借象征愁绪的柳絮,进一步渲染他们内心的伤感,顺势引出“人南渡”,点明词意,收束上片。下片以“回首”一词贯穿始终,抒发对恋人的深切思念。“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词人着重从男方视角出发,这与他将自身情感寄托于男主人公身上有关。往昔的恋情如此甜蜜美好,所以分别之后,他才会频频“回首”,也值得他这般追忆。然而,举目远眺,唯有连绵群山映入眼帘。“山无重数”营造出开阔辽远的意境,实则是为了凸显人物内心的孤寂与空虚,同时暗示着关山阻隔、路途遥远,因此才有“花底深朱户,何处”这般疑问。“花底”描绘出环境的优美,“朱户”体现出房室的华贵,一个“深”字,将小楼隐匿于花木丛中的情状展现得恰到好处。他的思念始终围绕着恋人,想象着恋人或许就在那“花底”,或许身处“朱户”。这份念想令他陷入恍惚,于是不禁抛出“何处”这一疑问。茫茫天地间,不知情人身在何方,这让他肝肠寸断。此时,词人并未让情感肆意宣泄,而是笔锋一转,借景进一步积蓄情感。“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既是他眼中所见,也是心中所感。景中含情,梅子与细雨,正是他内心郁暗的写照。黄梅时节,细雨纷飞,他的愁绪如同漫天的梅雨,无边无际,令他难以解脱。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春光渐逝,春色渐残,他心中那凄清、迟暮、孤独的怅惘也达到了极致。“断魂分付与,春将去”,此时怀人与伤春之情相互交织,转而流露出一种时不我待的无奈。这一结尾构思巧妙,痛苦至极的主人公想要将“断魂”交予春天带走,可大家都清楚这不过是徒劳,恰似冯延巳所言:“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鹊踏枝》)但也正是这一结尾,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 作品点评

全词情致尽显凄切哀怨,风格极为委婉细腻。先是回溯往昔临别之际的惆怅满怀,继而刻画别后相思的落寞孤寂,用词凄恻动人,满含深情。其中怀人的愁苦思绪以及语词意象的择取运用,和《东山词》里的《横塘路》,也就是《青玉案》,存在不少相似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细风”二句:笔致宕往。又评“半黄梅子”四句:骨韵俱高,情深一往。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三评

# “半黄梅子”四句:骨韵俱胜,用笔亦精警。

清阵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评

# 此调与前首皆录别之作。前首云“目送芳尘去”,乃指人而言;此云“南渡”、“回首”,则就己而言。“细风”二句有远韵。下阕在万重山外寄思,由“花底”而“朱户”而梅雨帘栊,离心层递而远。心凭谁寄?只可托付春风。惟名手能曲曲写出。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施翠岩《桂枝香·西凤满目》

下一篇:宋·范仲淹《游庐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