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ǒu
shū

朝代:宋作者:邵雍浏览量:2
tiān
shēng
wàn
suì
wéi
rén
zuì
líng
wàn
néng
bìng
zhī
lán
fēn
fāng
lín
fèng
huáng
lèi
zhī
rén
xiǎn
yǒu
zāng
láng
zhì
xiāo
zhèn
shé
xiē
lèi
zhī
rén
xiǎn
yǒu
niè
zāng
wéi
ān
niè
wéi
cán
xiāng
dài
qián
tiān
zài
néng
hán
yǎng
shǐ
zhī
guǎng
广

译文

上天孕育出万物,各自顺遂自己的天性。只有人最为灵秀,能够与万物并存。芝兰散发着芬芳,麒麟与凤凰是祥瑞之物。像这类的人,很少有不善的。狼毒与治葛,枭、鸩、蛇、蝎。像这类的人,很少有不作恶的。善良的人只想着安稳,邪恶的人只想着残害。白天黑夜没有停止,交替出现在眼前。上天没有偏私地覆盖万物,大地没有偏私地承载万物。都能够包容养育万物,才知道天地的广阔浩大。

逐句剖析

"天生万物":上天孕育出万物,

"各遂其一":各自顺遂自己的天性。

"唯人最灵":只有人最为灵秀,

"万物能并":能够与万物并存。

"芝兰芬芳":芝兰散发着芬芳,

"麒麟凤凰":麒麟与凤凰是祥瑞之物。

"此类之人":像这类的人,

"鲜有不臧":很少有不善的。

"狼毒治葛":狼毒与治葛,

"枭鸩蛇蝎":枭、鸩、蛇、蝎。

"此类之人":像这类的人,

"鲜有不孽":很少有不作恶的。

"臧唯思安":善良的人只想着安稳,

"孽唯思残":邪恶的人只想着残害。

"日夜无息":白天黑夜没有停止,

"相代于前":交替出现在眼前。

"天无私覆":上天没有偏私地覆盖万物,

"地无私载":大地没有偏私地承载万物。

"俱能含养":都能够包容养育万物,

"始知广大":才知道天地的广阔浩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偶书》是宋代邵雍所作的一首四言诗。阐述了天地生万物,人最为灵秀的观点。通过列举芝兰、麒麟等美好事物及狼毒、枭鸩等丑恶事物,分别象征品德美好与丑恶的人,体现了善者思安、恶者思残的不同行为特点,表达了对善恶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人们扬善抑恶的期望。写作手法上,运用比喻,将不同品性之人比作不同事物,形成鲜明对比,阐释观点。整首诗语言质朴,深入浅出,体现邵雍诗歌借自然现象与品性对比表达对人性思考,及对天地包容精神的赞美,蕴含深刻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理学家,“北宋五子”之一

邵雍(1011~1077),北宋理学家。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卒后赐谥康节。先祖为范阳(治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后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邵雍是理学象数派创立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为“北宋五子”。其诗多为随口成章的闲适之作,诗风平易明畅,语言浅近通俗而往往寓以理趣机锋,亦有被讥为有韵之语录者,是宋代理学诗的代表,又被称为“击壤体”。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天生万物,各遂其一。唯人最灵,万物能并。”这四句诗是说,上天孕育了万物,让它们各自顺遂其本性生长发展。而在万物之中,人是最具灵性的,能够兼备万物的特性。诗人开篇点明人与万物的关系,强调了人的独特地位,为后文对人性的探讨做了铺垫。“芝兰芬芳,麒麟凤凰。此类之人,鲜有不臧。”诗人以芝兰的芬芳、麒麟和凤凰等祥瑞之物来比喻品德高尚、才德出众的人。认为像这样的人,很少有不善的。这里通过美好的事物来象征美好的人性,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德的赞赏和向往。“狼毒治葛,枭鸩蛇蝎。此类之人,鲜有不孽。”这四句,诗人用狼毒、治葛等有毒植物以及枭、鸩、蛇蝎等有毒有害的动物来比喻那些品性恶劣的人,指出这类人很少有不做恶事的。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性中善恶的差异。“臧唯思安,孽唯思残。日夜无息,相代于前。”善良的人一心想着安宁和平,而邪恶的人却总是想着残害他人。这两种人日夜不停,交替出现在世间。诗人在这里进一步阐述了善恶之人的不同心思和行为,以及它们在世间的并存和交替,表达了对人性善恶斗争的感慨。“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俱能含养,始知广大。”最后四句,诗人笔锋一转,指出天地无私地覆盖和承载着万物,包容滋养着善恶不同的人。正因为天地有这样宽广的胸怀,才让人知道它的伟大。这几句诗升华了主题,从对人性善恶的思考上升到对天地包容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人应该学习天地的宽广胸怀,包容万物,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善恶的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生查子·轻匀两脸花》

下一篇:宋·胡仲弓《宝应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