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àn
zhōu
guān
táo
huā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táo
yuán
zhǐ
zài
jìng
zhōng
yǐng
luò
qīng
shí
hóng
bié
西
chuān
hǎi
táng
hòu
chū
jiāng
làn
zuì
chūn
fēng

译文

传说里的桃花源原来在我家乡(绍兴)的镜湖里,桃花的影子落在湖水的十里清波里映得满湖泛红。自从我离开了四川盛开的海棠花以来,这还是我第一次用对花/对酒的沉醉来答谢春天。

逐句剖析

"桃源只在镜湖中":传说里的桃花源原来在我家乡(绍兴)的镜湖里,

"影落清波十里红":桃花的影子落在湖水的十里清波里映得满湖泛红。

# 十里红:作者自注云,自梅仙坞至花泾恰十里。

"自别西川海棠后":自从我离开了四川盛开的海棠花以来,

# 西川:四川。,自别:自从。

"初将烂醉答春风":这还是我第一次用对花/对酒的沉醉来答谢春天。

# 初将烂醉答春风:自注:自梅仙坞至花泾恰十里。答:答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泛舟观桃花五首(其二)》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主题围绕观赏桃花展开,描绘了镜湖之中桃花盛开的壮丽景象。内容上,首二句“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点明镜湖如同现实中的桃花源,桃花的影子落入清波,使十里湖面一片艳红,展现出桃花盛开时的磅礴气势;后二句“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诗人将此次观桃花与别后西川的海棠相联系,表达出以尽情沉醉来回应美好春光之意。写作手法上,诗人从大处着笔,采用宏观散点扫视的方式,而非细致特写,以动感的笔触勾勒出桃花盛景。在分段赏析中,前两句重在绘景,凸显镜湖桃花的广阔与艳丽,营造出如桃源般的梦幻氛围;后两句则融入诗人的情感与经历,增添了作品的情感厚度。作品评价方面,此诗大气磅礴,生动地将镜湖描绘成桃花的天地、人间的桃源,充分展现出陆游诗歌豪放大气的风格特点,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是陆游写景诗作中颇具特色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泛舟观桃花五首(其二)》是南宋诗人陆游于绍熙五年春在山阴所作。此时的陆游身处家乡,在经历了远离四川,告别那里的海棠花后,内心对美好事物有着深切的眷恋。而在山阴镜湖,他看到了桃花在镜湖中的美景,十里清波都被桃花的影子映红,如此绚烂的景象触动了他,于是写下此诗,以烂醉的状态来回应这美好的春风与眼前的桃花盛景,抒发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描绘了镜湖之中桃花盛开的壮丽景象,桃花的影子落在清波之上,绵延十里一片艳红,诗人将镜湖视为现实中的桃源。借镜湖十里桃花烂漫的景象,写出了桃花盛开的繁茂与大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观赏桃花时的沉醉之情,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赞美。

2. 分段赏析

《泛舟观桃花五首(其二)》第一句“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此句在景物形象塑造上极为成功。诗人将镜湖比作桃源,赋予其如世外桃源般美好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此处的静谧与美妙。“影落清波”描绘出桃花倒影在清澈湖水中的画面,而“十里红”则运用夸张的修辞,生动展现出桃花盛开时的繁茂艳丽,色彩浓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语言上,用词精准,“只在”强调镜湖与桃源的关联,增强了诗歌的浪漫氛围。此句从内容主题上,表达出诗人对镜湖桃花美景的惊叹与赞美。第二句“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从人物形象角度,刻画了一个面对美好春光准备尽情沉醉的诗人形象。“自别”二字点明诗人与西川海棠的过往经历,增添了情感的厚度。“烂醉”一词,生动体现出诗人面对眼前桃花美景时的陶醉与放纵。在表达技巧上,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抒发了诗人对眼前桃花盛开之景的喜爱,以及借由沉醉来回应美好春风的畅快,含蓄地传达出对过往经历的感怀以及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先《江南柳·隋堤远》

下一篇:宋·黄庶《和刘卿材十咏·溪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