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一番雨":二月里春雨初霁,
"昨夜一声雷":昨夜春雷隐隐。
"枪旗争展":茶树新芽竞相舒展,
# 枪旗:指新茶嫩芽挺立如枪,初叶乍展如旗。唐宋人因以为绿茶之名。又作旗枪。
"建溪春色占先魁":建溪的春茶早已独占鳌头。
# 魁:言茶品为最。,占先:言茶生产之早。,建溪:水名,闽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北宋时于此地生产贡茶,名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采取枝头雀舌":采下枝头嫩如雀舌的茶芽,
# 雀舌:嫩茶牙的形象称呼。
"带露和烟捣碎":带着晨露与山岚捣碎揉捻,
"炼作紫金堆":精心炼制成紫金色的茶饼。
# 紫金堆:指新茶之色如紫金,形如金堆。
"碾破香无限":碾开茶饼时香气漫溢,
"飞起绿尘埃":翠绿的茶末如烟尘般飞扬。
"汲新泉":汲取清冽的山泉,
"烹活火":燃起跃动的炭火,
# 活火:有火焰的炭火。
"试将来":煮水烹茶。
"放下兔毫瓯子":放下那兔毫纹的瓷茶盏,
# 瓯:茶碗。,兔毫:指毛笔,古人以兔毛为之。又,宋时建溪出茶名白叶茶,当时称为茶瑞,兔毫疑指尖细的白叶茶。
"滋味舌头回":初尝时舌尖泛起甘冽回甘。
"唤醒青州从事":这茶香唤醒了沉睡的青州从事,
# 青州从事:本指美酒。古代青州有齐郡,有人饮酒,认为酒力到脐(齐),是为好酒。这里指因饮美酒而醉者。
"战退睡魔百万":击退了万千困意,
# 睡魔:比喻瞌睡时如受魔力,无法抗拒。
"梦不到阳台":连云端仙宫的幻梦都不再追寻。
# 阳台:传说中巫山神女所居之处。后人以阳台梦喻男女好合之梦。
"两腋清风起":此刻双腋生风,
"我欲上蓬莱":恍若要乘风直上蓬莱仙岛。
# 蓬莱:传说中海上神山名,位在渤海中。
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
葛长庚(1194~1229?),南宋道士。又名白玉蟾,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琼山道人等,世称紫清先生,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师事陈楠学道,遍历名山。宁宗嘉定中诏赴阙,命馆太乙宫,赐号紫清明道真人。葛长庚是道教“南宗五祖”之一,全真道“南宗七真”之一。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于佛老秘典及人间所未见之书,无不贯通。善篆隶草书,工画梅竹,能诗文,尤以词名世。清陈廷焯云:“葛长庚词,一片热肠,不作闲散语,转见其高。”主要作品有《酹江月·武昌怀古》《仙庐峰六咏卷》等。著有《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罗浮山志》《玉蟾先生诗余》等。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开篇至“炼作紫金堆”,此段以自然意象起兴,描绘春茶生长的环境与制作过程。“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点明初春时节,雨水催发茶树萌发,雷声象征生机勃发。“枪旗争展”以茶芽形态喻指茶树新叶竞相舒展的动态画面,“建溪春色占先魁”强调产地与季节的优越性。后三句聚焦制茶工艺,“带露和烟捣碎”展现采摘时保留自然精华的细腻,“炼作紫金堆”通过金属质感比喻,突出茶饼色泽与质地,完成从自然物候到人工制作的转化过程。第二段:“碾破香无限”至“试将来”,此段描述茶艺操作的关键环节。“碾破香无限”既写碾茶工序释放茶香的过程,又暗含茶香层次丰富的特点。“飞起绿尘埃”以动态视觉呈现制茶细节,青绿色茶末飞扬的场景暗示工艺的精微。后三句转向烹茶准备,“汲新泉”强调水质的讲究,“烹活火”体现火候掌控的技艺,“试将来”自然过渡到品鉴环节,形成完整的茶事流程叙事链。第三段:“放下兔毫瓯子”至“梦不到阳台”,此段聚焦品茶体验与精神感受。“放下兔毫瓯子”通过茶具细节暗示品饮动作的完成,“滋味舌头回”直述茶汤回甘的味觉体验。典故运用“唤醒青州从事”(代指茶)与“战退睡魔百万”形成虚实对照,既写茶的提神功效,又暗含对抗倦意的趣味想象。“梦不到阳台”进一步强化清醒状态,完成从物质享受到精神清明的转化。第四段:结尾两句收束全篇于超然意境。“两腋清风起”以衣袂生风形容茶后的通体舒畅,暗合道家羽化意象;“我欲上蓬莱”将品茶体验升华为精神飞升,借仙山意象寄托对超越凡俗的向往。这种由实入虚的收尾,既呼应开篇自然意象,又完成茶事活动从日常技艺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上一篇:宋·方士繇《丹崖》
下一篇:宋·楼璹《织图二十四首·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