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án
niá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cán
nián
chuí
shí
gāo
táo
míng
xiàng
duō
niú
máo
yán
yǒu
duì
shēng
chuī
shāng
lǎo
zhǔ
zǎo
chú
yīng
qiǎn
shù
suī
chuán
shuō
shí
liǎng
jīng

译文

残存的年岁已近八十,高枕而卧岂能逃避声名。泥泞的巷子满是牛蹄印迹,茅草屋檐下传来舂米的声响。烹煮茭白与乡邻共饮,熬煮枣汤喂养幼小的孩童。调遣戍边的传言虽在流传,何时才能收复汴梁与洛阳。

逐句剖析

"残年垂八十":残存的年岁已近八十,

"高卧岂逃名":高枕而卧岂能逃避声名。

"泥巷多牛迹":泥泞的巷子满是牛蹄印迹,

"茅檐有碓声":茅草屋檐下传来舂米的声响。

"炊菰觞父老":烹煮茭白与乡邻共饮,

"煮枣哺雏婴":熬煮枣汤喂养幼小的孩童。

"遣戍虽传说":调遣戍边的传言虽在流传,

"何时复两京":何时才能收复汴梁与洛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残年》是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作的五言律诗,此诗作于陆游八十岁前后,表面描绘退居山阴的乡村生活,实则寄寓诗人至老不渝的报国热忱。首联自述高龄,暗讽朝廷弃用志士;颔联白描乡居实景,以牛迹、碓声烘托质朴氛围;颈联续写与乡民共话桑麻、抚育婴孩的闲适,却为尾联的悲愤将田园琐事与收复中原的宏愿强烈对照。语言平易如话而意蕴沉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残年垂八十,高卧岂逃名”以自嘲口吻开篇,既点明诗人垂暮之年的生理状态,又以“岂逃名”暗含不甘隐退、仍忧国事的矛盾心理,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颔联“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通过白描手法,选取“泥巷牛迹”“茅檐舂米声”等乡村典型意象,勾勒出质朴的田园生活图景,表面写闲适,实则暗示诗人被迫退居的无奈;颈联“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进一步细化乡居细节,以“炊菰”“煮枣”展现与村民的温情互动,看似超然物外,却暗藏对现实无力感的逃避;尾联“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笔锋陡转,从个人境遇跳脱至家国悲慨,以“遣戍”(战事流言)呼应历史记忆,“何时”一词以设问强化愤懑,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展现陆游至老不渝的爱国热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辰翁《虞美人·花心定有何人捻》

下一篇:宋·寇准《夏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