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江声相与清":黄昏时分,山色清幽,江声寂静,
# 相与:共同,一道。
"卷帘待得月华生":卷起白天遮阳的帘子,等待东方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 月华:月光,借代月亮本身。,待得:等到。
"可怜一曲并船笛":突然江边并排停泊的两只船上,传来悠扬的笛声,
# 可怜:可爱。
"说尽故人离别情":仿佛吹笛人在向远方的朋友诉说离别的情怀。
# 故人:旧交,老友。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唱和诗。描绘了山色江声相伴的清幽之景及卷帘待月的情景,借并船笛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通过描绘山色、江声以及月华的景象,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融入到清幽的景物之中,以景衬情,为后面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氛围,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通感:将无形的“故人离别情”通过笛声这一具体的声音来表现,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更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离情,让听觉与情感相互沟通,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其一)》前两句“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描绘出山色与江声相互交融,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人卷帘静候,直至月华升起,此景既展现出环境的静谧美好,也透露出诗人闲适又略带期待的心境。后两句“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诗人听闻并船上传来的笛声,以“可怜”一词奠定情感基调,笛声仿佛饱含无尽深意,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尽情倾诉,借笛声这一意象,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生动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
4. 作品点评
《奉答李和甫代简二绝句(其一)》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魅力。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短短四句便营造出清幽的氛围,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山色江声相与清,卷帘待得月华生”,写景如画,为后文抒情做足铺垫。“可怜一曲并船笛,说尽故人离别情”堪称点睛之笔,借笛声将故人离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余韵悠长,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尽显诗人高超的炼句功夫与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是黄庭坚七言绝句中的佳作。
上一篇:宋·苏轼《南堂五首(其四)》
下一篇:宋·释文礼《颂古五十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