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朝代:唐作者:令狐楚浏览量:1
shān
sǒng
jùn
huí
huán
cāng
hǎi
shàng
bái
yún
jiān
shāng
lǎo
shēn
xún
xiè
gōng
yuǎn
pān
yán
quán
yōu
niǎo
guān
guān
shù
dǎo
西
lián
lǒng
sāi
yuán
shēng
nán
chè
jīng
mán
shì
rén
zhǐ
xiàng
zān
lǎo
fāng
cǎo
kōng
鹿
xián

译文

山,高耸险峻,迂回环绕。在沧海之上,白云之间。商山四皓深入探寻,谢灵运远道攀登。古老岩石上泉水滴滴落下,幽静山谷中鸟儿关关啼叫。树木像岛屿西边连接陇塞,猿猴叫声向南响彻荆蛮。世人只在追求功名利禄中老去,芳草间只留下麋鹿悠闲。

逐句剖析

"山":山,

"耸峻":高耸险峻,

# 耸峻:回环。

"回环":迂回环绕。

"沧海上":在沧海之上,

# 沧海:指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白云间":白云之间。

"商老深寻":商山四皓深入探寻,

# 商老:商山四皓,东园东、绮里季等秦末隐居商山,年八十余。指谢灵运喜游山玩水。

"谢公远攀":谢灵运远道攀登。

# 谢公远攀:指谢灵运喜游山玩水。

"古岩泉滴滴":古老岩石上泉水滴滴落下,

"幽谷鸟关关":幽静山谷中鸟儿关关啼叫。

"树岛西连陇塞":树木像岛屿西边连接陇塞,

# 岛:疑当作“鸟”。

"猿声南彻荆蛮":猿猴叫声向南响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世人只在追求功名利禄中老去,

# 簪裾:贵宫之服饰。

"芳草空余麋鹿闲":芳草间只留下麋鹿悠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赋山》为唐代诗人令狐楚所作的诗,也是兴化亭送别时的作品。此诗以“山”为主题,开篇先勾勒出山的巍峨高峻与广袤之势。随后,借助商山四皓隐居、谢灵运探胜等典故,自然过渡到对山中景致的精细描摹。结尾处,以“庸人逐世俗,美景属麋鹿”这般新颖视角收尾,寄寓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诗独具匠心。文字排列巧妙,形似山峦,与诗中对山的描写相得益彰。同时,将用典、写景、议论融为一体。从结构层次看,起笔写景,勾勒出山之轮廓;中间用典,增添文化底蕴;结尾抒情议论,直抒胸臆。整首诗层层推进,构思精妙。不仅绘出山之形貌,更传达出山之神韵,超脱了一般咏物诗的藩篱,满溢着山泽间的隐逸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散文家、诗人

令狐楚(766~837),唐代散文家、诗人。字殼士,自号白云孺子,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自幼聪敏博学,5岁能为辞章。贞元进士,曾在多个藩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多职,还曾为相,又因亲吏脏污事发被贬,辗转多地任职,所至皆有善政。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所,谥文。令狐楚尤善四六骈文,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尤长于绝句。著有《漆奁集》130卷、《梁苑文类》3卷、《表奏集》10卷,均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诗纪事》记载,大和三年(829),长安兴化池亭的饮宴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唱和正在进行。当时,令狐楚为即将分司东都的白居易饯行,李绅、元稹、张籍等九位文人墨客齐聚一堂。众人约定以一字至七字为题,共用同一韵脚即兴赋诗,留下了一段文坛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作聚焦于山。它生动展现出山的高耸险峻与迂回盘绕之姿,以及山傲立沧海白云间的壮美之境。借商老、谢公登山的典故,凸显山的独特魅力。词中对山中景致的刻画尤为细腻,清泉滴沥,幽谷鸟鸣,一派清幽自然之象。词人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山的由衷赞美,更发出深沉感叹:世人多执迷于功名利禄,却不知如麋鹿般悠游于山水间的闲适自在,实在令人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商老深寻,谢公远攀”,商老指商山四皓,谢公指谢灵运,借这两位名人登山的典故,增添山的文化内涵,说明山吸引众多贤达之人。对比:“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将世人执着于功名利禄直至老去,与麋鹿在芳草间悠闲自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景物描写:“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泉鸣、鸟鸣、猿啼,声声交织,萦绕耳畔;古岩、幽谷、树岛,处处景致,映入眼帘。诗人以精妙笔触,凝练勾勒出山间四季风光,既未局促于细微,也未流于空洞,尽显自然意趣。

3. 分段赏析

“山。耸峻,回环。”短短几字,便凝练地勾勒出山的两大特征:前者生动描摹出山的巍峨高耸之态,后者则形象展现了山的广袤绵延之势。王维在其代表作《终南山》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中,将太乙山的雄伟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近天都”极言山峰之高,似可直触天宫;“到海隅”则极夸山脉之广,仿佛绵延无尽头。二者虽皆着力刻画山的高大,却各有千秋:王维聚焦于具体的终南山,以夸张笔法细致铺陈,尽显特定山峦的磅礴气势;令狐楚着眼于普遍意义上的山,用简练概括之语,精准抓住众山共有的特质。这充分体现出古代诗人深谙因题制宜、巧妙行文之道,根据不同创作对象与需求,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沧海上,白云间”,诗人以辽阔沧海与缥缈白云作为山的背景,不仅从侧面烘托出山的巍峨高耸、广袤无垠,还为后文提及商山四皓隐逸、谢灵运登山的典故埋下巧妙伏笔。其中“深”“远”二字堪称点睛之笔:“深”字精准勾勒出商山四皓为避世而遁入荒山,选择隐姓埋名、离群索居,不与世俗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形象;“远”字则生动凸显出谢灵运无惧路遥山险,纵情攀援高峰、探寻奇景的豪情逸兴。无论是叙写商山四皓,还是描绘谢灵运,诗人都并非意在刻画人物本身,而是借由这些典故,着重展现山在历史文化中承载的特殊意义与社会价值,以人衬山,深化主题。随后,诗人笔锋一转,聚焦于山中景致的细致描绘:“古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树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诗中,叮咚泉响、婉转鸟鸣、凄厉猿啼交织入耳;古老岩壁、幽深山谷、葱郁树岛等景色依次铺展于眼前。诗人以凝练笔触,精妙勾勒出山中四季的独特风光,既未受限于一时一景,又避免了描写流于空泛,将山林的清幽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收尾两句堪称神来之笔:“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闲。”诗人借此慨叹,世俗之人往往沉溺于追名逐利,将一生消磨在官场应酬与庸常琐事之中,既缺乏商山四皓隐居避世的淡泊志趣,也没有谢灵运踏险寻幽的豪迈兴致。如此一来,深山密林中的烂漫芳草、绮丽景致,最终只能由自在的麋鹿独享,字里行间满是对庸碌世态的喟叹,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整体而言,令狐楚此词在创作上别具匠心,全篇紧扣“山”这一主题,却又不拘泥于单纯的景物描摹。词人巧妙地将对山的描绘与历史典故、个人哲思相融合,以新颖独特的构思,赋予诗歌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逢《宫词》

下一篇: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