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已暗隔金钲":西山已经变得昏暗,被金钲山隔断,
"犹照东山一抹明":但夕阳的余晖仍照耀着东山,留下一抹明亮的光辉。
"片子时间弄山色":在短暂的时间里,山色不断变化,
"乍黄乍紫忽全青":一会儿变黄,一会儿变紫,最后又突然变成一片青翠。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对比:“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诗人通过对比西山的昏暗与东山的明亮,突出了夕阳余晖的短暂与珍贵。动静结合:诗中既有“西山已暗”“东山一抹明”的静态描写,也有“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的动态变化,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拟人:在“片子时间弄山色。”一句中,诗人用“弄”字赋予时间以人的动作,仿佛时间在有意地为山峦涂抹颜色,使山色变化多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灵动。
2. 分段赏析
首句:“西山已暗隔金钲。”诗人以“西山已暗”描绘出夕阳西下、山峦逐渐被暮色笼罩的景象。“隔金钲”中的“金钲”代指夕阳,形象地表现出西山被夕阳余晖隔开的视觉效果。一个“隔”字,生动地勾勒出山与夕阳之间的距离感和层次感。次句:“犹照东山一抹明。”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描绘出夕阳虽已西沉,但仍将余晖洒向东山,留下一抹明亮的色彩。“一抹明”不仅写出了夕阳的余晖,也赋予了画面一种柔和而温暖的色调,展现了诗人对光影变化的细腻捕捉。第三句:“片子时间弄山色。”“片子时间”意为短暂的时间,“弄山色”则赋予了时间以人的动作,仿佛时间在戏弄山色,使其不断变化。这一句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山色的变化联系起来,展现了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末句:“乍黄乍紫忽全青。”诗人用“乍黄乍紫忽全青。”生动地描绘出山色在夕阳余晖下瞬间变幻的景象。从黄色到紫色再到青色,色彩的快速变化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神奇,也体现了诗人对瞬间美的捕捉能力。
上一篇:宋·保暹《秋径》
下一篇:宋·范成大《送汪圣锡侍郎帅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