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rén
ān
西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2
shàng
dài
gōu
piān
piān
lǒng
tóu
xiǎo
lái
bào
guó
shì
ài
fēng
hóu
wàn
xiāng
wéi
mèng
sān
biān
yuè
zuò
chóu
zǎo
qīng
xiá
shì
jīng
qiū

译文

跨上英俊的战马宝刀佩在身边,策马翩翩地飞驰翻越陇山之巅。自小衷心地希望献身国家危难,哪把高官与厚禄耿耿挂于心间。置身于万里之外乡情化为梦境,眼望那边地明月激起阵阵怀恋。祝愿亲爱的战友早早扫清顽敌,边庭无事早归来切莫再经秋天。

逐句剖析

"上马带胡钩":跨上英俊的战马宝刀佩在身边,

# 胡钩: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胡:一作吴。

"翩翩度陇头":策马翩翩地飞驰翻越陇山之巅。

# 陇头:指陕西箥陇县西北。陇北地区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翩翩:形容轻捷地驰骋。

"小来思报国":自小衷心地希望献身国家危难,

"不是爱封侯":哪把高官与厚禄耿耿挂于心间。

"万里乡为梦":置身于万里之外乡情化为梦境,

"三边月作愁":眼望那边地明月激起阵阵怀恋。

# 三边:幽、并、凉三州为汉时边郡,这里泛指边陲地区。

"早须清黠虏":祝愿亲爱的战友早早扫清顽敌,

# 黠虏:狡猾的敌人。虏,古时西北少数民族的泛称。

"无事莫经秋":边庭无事早归来切莫再经秋天。

# 经秋:经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人赴安西》是唐代岑参创作的五言律诗。主题围绕送别友人赴安西边疆,内容赞赏友人英姿勃发、舍身报国、不计名利的行为,设想其戍边思乡,祈盼边境安宁。写作手法上,或直抒对友人的赞美,或借想象抒情。分段来看,首联绘友人出发之姿,颔联赞其报国之志,颈联写思乡之情,尾联表对荡平虏寇的期望。全诗洋溢爱国主义豪情,是岑参在长安所作的精彩送行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二次赴北疆前夕,在长安创作,是一篇送别友人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兼边塞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送友人赴安西边疆卫国驱敌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舍身报国行为的赞赏,对其思乡情绪的关切,以及对早日荡平虏寇、边境安宁的祈盼,充满爱国主义豪情。

2. 分段赏析

首联“上马带胡钩,翩翩度陇头”,寥寥数语,勾勒出友人装备精致,举止潇洒之态,从中可窥诗人对友人满溢的欣赏。颔联“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进一步赞颂友人,不仅外形英武,更拥有一颗赤诚纯粹的报国之心,这无疑是让诗人深深钦敬之处。颈联“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诗人凭借自身久居塞外的经历,深知其中况味,故而能真切地想象友人在塞外会被无尽的思乡情绪所缠绕。这细腻的设想饱含着关怀,而对友人思乡之情的着墨,更折射出诗人炽热的爱国深情。尾联“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直白地传达出诗人对友人早日战胜归来的期盼。他于漠北见证了战争带来的疮痍,知晓战争让田园荒芜、百姓困苦,也伤害着战士,所以这份盼归之情,蕴含着深厚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岑参的诗中有许多送友赴边之作,这些作总多英雄慷慨之语,而少儿女缠绵之词。这首送别诗也是如此。这首诗以“送”为线索,先写“送”的情景及原因,然后从故友和诗人两个方面写“送”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了由衷的赞美和深厚的情意。

现代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端《芜城》

下一篇:唐·韩琮《凉州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