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g
chá
kēng
dào
zhōng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shā
ōu
shù
diǎn
shān
yāo
gōu
qiào
nǎi
shì
shān
nóng
kěn
xié
yān
chú
zhèng
liáo

译文

在山腰上有几只沙鸥,那些沙鸥看起来一只脚像钩子一样,另一只脚高高翘起。仔细一看,原来那些脚是山上的农民在开垦山坡,他们一个个懒散地靠在锄头上聊天。

逐句剖析

"沙鸥数个点山腰":在山腰上有几只沙鸥,

"一足如钩一足翘":那些沙鸥看起来一只脚像钩子一样,另一只脚高高翘起。

"乃是山农垦斜崦":仔细一看,原来那些脚是山上的农民在开垦山坡,

# 斜崦:山坡。

"倚锄无力政无聊":他们一个个懒散地靠在锄头上聊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三)》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山间劳作场景:沙鸥点染山腰的灵动画面下,暗藏山农垦荒的艰辛,“倚鉏无力政无聊”一句,既刻画了老农扶锄倦怠的佝偻身影,又以“一足如钩一足翘”的沙鸥姿态作反衬,在闲适与困顿的对比中,流露出诗人对底层民生的深切关注。全诗语言明快如画,笔调诙谐中含悲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彼时朝廷强令江南各郡推行铁钱会子,杨万里冒死上书谏阻,拒不奉诏,由此触怒当朝宰臣,遭贬外放为赣州知州。然他坚辞不就,转而恳请致仕闲职,终获准以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之衔退隐林下,并于当年八月借病辞官,归隐吉水故里,自此“自是不复出矣”(《宋史·杨万里传》)。这首诗正是杨万里此年途经安徽泾县桑茶坑时,目睹山野民生,触景生情所作,字里行间既隐含着宦海沉浮的倦意,亦透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复杂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沙鸥数个点山腰,一足如钩一足翘。”诗人以“沙鸥”为视觉焦点,通过“点”字将山腰间劳作的山农虚化为零星散落的飞鸟,既暗合“桑茶坑”的野趣,又以沙鸥的轻盈姿态与后文山农的困顿形成反讽。次句“一足如钩一足翘”的特写,表面摹写沙鸥休憩之态,实则暗藏机锋,这种视觉错位与身份反转,瞬间撕开田园牧歌的表象,暴露出底层劳动者如沙鸥般漂泊无依的生存困境。“乃是山农垦斜崦,倚锄无力政无聊。”镜头由远及近,真相大白:所谓“沙鸥”实为在陡坡开垦的山农。诗人以“斜崦”(斜坡)强调耕作环境的险恶,“倚锄无力”四字,既刻画了山农因长期劳作而佝偻的体态,更暗含其被土地榨干精力的生命状态。“政无聊”三字尤为沉痛,非仅指身体倦怠,更指向精神上的绝望,当农民连直立耕作的资格都被陡坡剥夺,当生存必须以生命冒险为代价,这种“无聊”实则是对不公世道的无声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贺铸《将进酒·小梅花二首》

下一篇:宋·吕本中《虞美人·平生臭味如君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