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乔木夏阴合":扶风一带的乔木在夏日里枝叶繁茂,树荫浓密相连,
"斜谷铃声秋夜深":斜谷栈道上的铃声在深秋的夜空中回荡,更显幽寂。
"人到愁来无处会":人陷入愁绪时无处可倾诉与排解,
"不关情处总伤心":即便与情感无关的景物,也总能触动内心的哀伤。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扶风乔木夏阴合,斜谷铃声秋夜深”,诗人通过描写扶风乔木夏日的浓荫以及斜谷秋夜深沉的铃声,营造出一种深沉、凝重的氛围,借景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感怀与忧愁之情。以小见大:诗中通过对“扶风乔木”“斜谷铃声”这些具体的小场景描写,以小见大,引发读者对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联想,从而表达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2. 分段赏析
首句“扶风乔木夏阴合”,描绘出扶风之地的乔木在夏日里枝叶茂密,相互交织形成一片浓郁的树荫。这里的“扶风”与历史有着紧密联系,让人不禁联想到曾经在此发生的种种事件,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次句“斜谷铃声秋夜深”,在秋夜的深沉寂静中,斜谷传来阵阵铃声。秋夜本就容易引发人的愁绪,而这铃声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愁,进一步渲染出历史的沧桑氛围。后两句“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诗人感慨当忧愁涌上心头时,似乎找不到确切的缘由。那些看似与情感无关的事物,却总是能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悲伤。这两句诗由前面的写景转入抒情,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由此而生的忧愁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上一篇:宋·黄庭坚《题子瞻墨竹》
下一篇:宋·释慧远《观音大士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