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èng
xiàng
gōng
chāng

朝代:唐作者:岑参浏览量:2
xiàng
guó
lín
róng
bié
jīng
yōng
huī
chí
jié
yuǎn
héng
xíng
zhāo
dēng
jiàn
yún
suí
jiāng
bīng
shān
huā
wàn
duǒ
yíng
zhēng
gài
chuān
liǔ
qiān
tiáo
jīng
zàn
dào
shǔ
chéng
yīng
zhī
míng
zhǔ
dài
chí
héng

译文

宰相杜公您,奉命出征去平乱,马上要带领军队离开京城,旌旗猎猎,您手持符节,亲帅大军奔赴远方,纵横驰骋。这一去,早上登临剑阁,战马在云雾中行走,夜晚横渡巴江,雨水洗净了刀兵。山间行军,山花万朵绚烂多彩,那是在夹道欢迎您这主帅的到来;江畔经过,万条柳枝拂掠过大军的旌旗,为将士们掸去征尘。您这次去虽是暂去蜀地平叛,可也应计算好日期及时返回,您应知晓,圣明的天子在等您回来主持朝政。

逐句剖析

"相国临戎别帝京":宰相杜公您,奉命出征去平乱,马上要带领军队离开京城,

# 临戎:从军。此指人川平叛。

"拥麾持节远横行":旌旗猎猎,您手持符节,亲帅大军奔赴远方,纵横驰骋。

# 拥麾持节:举旌麾持符节,指总兵出使。

"朝登剑阁云随马":这一去,早上登临剑阁,战马在云雾中行走,

"夜渡巴江雨洗兵":夜晚横渡巴江,雨水洗净了刀兵。

# 雨洗兵:出兵遇雨。

"山花万朵迎征盖":山间行军,山花万朵绚烂多彩,那是在夹道欢迎您这主帅的到来;江畔经过,

# 征盖:远行之车。

"川柳千条拂去旌":万条柳枝拂掠过大军的旌旗,为将士们掸去征尘。

"暂到蜀城应计日":您这次去虽是暂去蜀地平叛,可也应计算好日期及时返回,

"须知明主待持衡":您应知晓,圣明的天子在等您回来主持朝政。

# 持衡:执掌权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奉和相公发益昌》是唐代岑参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军旅题材诗,充分展现了其雄浑豪迈的诗风特质。诗歌以“别帝京”的壮语开篇,复以“归京持衡”的豪情作结,首尾呼应间构建起完整的叙事闭环,彰显出盛唐诗人特有的恢弘气度。“拥麾持节”展现出其威严的将领形象与出征的庄重仪式,“远横行”则凸显出大军无畏前行、所向披靡的气势。诗中“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等意象的运用,既保持了边塞诗派雄强豪放的本色,又融入了细腻的景物描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

岑参(715?~ 769?),唐代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天宝进士,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两度出塞,边塞生活的体验极为丰富和充实,是盛唐书写边塞题材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与高适并称为“高岑”。长于七言歌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诗歌风格上,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调雄奇瑰丽。代表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四川地区局势动荡不安,军阀混战频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次年(永泰二年,公元766年),为平息四川战乱、恢复地方秩序,朝廷委派杜鸿渐统领军队前往四川平叛。杜鸿渐所率大军于四月抵达益昌(今四川广元),短暂休整后,六月顺利进入剑门关,八月成功抵达成都。当大军从益昌继续向叛乱地区进发之际,杜鸿渐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发益昌》的诗作。彼时,岑参正任职于杜鸿渐幕府之中,他遵循杜鸿渐的意图,写下了这首《奉和杜相公发益昌》,以和杜鸿渐之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首边塞诗。全诗生动展现了杜相公出征的豪迈气概、行军途中的壮丽景色,以及对平叛胜利的坚定信心,洋溢着乐观豪迈之情与浪漫主义色彩。

2. 分段赏析

“相国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开篇点明杜相公以相国之尊,临危受命,告别京城奔赴前线。“拥麾持节”展现出其威严的将领形象与出征的庄重仪式,“远横行”则凸显出大军无畏前行、所向披靡的气势。表达了对杜相公的赞颂与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平叛行动的坚定支持与期待。“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此联描绘了行军途中的壮丽景色与艰辛历程。白天,大军登上剑阁,云雾缭绕,仿佛随马而行,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夜晚,渡过巴江,雨水冲洗着兵器,既写出了行军的艰难,又增添了一种悲壮的色彩。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朝”对“夜”,“登剑阁”对“渡巴江”,“云随马”对“雨洗兵”,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通过“云随马”“雨洗兵”等生动的描写,将自然景象与行军场景巧妙融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花、垂柳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行军途中的欢快氛围。突出了将士们轻松愉快的心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豪迈的情绪,与前文行军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更体现出将士们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表达了诗人对杜相公的期望与鼓励,希望他能够早日平定叛乱,不负朝廷的重托与百姓的期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安定、社会和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甫《即事》

下一篇:唐·柳宗元《读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