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zhāo
yīn
zhé
yáng
liǔ
xiāng
jiàn
luò
yáng
chǔ
guó
qiè
qín
jiā
yǒu
duì
rén
chuán
wàn
yìng
zhú
jiě
luó
rén
jiàn
dōng
fāng
jiē
yán
婿
shū
chí
xiè
jīn
fán
jūn

译文

早晨因为折取杨柳,在洛阳的角落(或城中)与他人相遇。楚国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已经有丈夫了。在人们面前展示玉腕,在烛光映照下解开罗衣。人们看到骑着高头大马的丈夫,都称赞说她丈夫出众。特意感谢那些贵公子,请您提壶自便,委婉表示拒绝。

逐句剖析

"朝因折杨柳":早晨因为折取杨柳,

"相见洛阳隅":在洛阳的角落(或城中)与他人相遇。

# 隅:一作“城”

"楚国无如妾":楚国没有谁能比得上我,

"秦家自有夫":我已经有丈夫了。

"对人传玉腕":在人们面前展示玉腕,

# 腕:一作“碗”

"映烛解罗襦":在烛光映照下解开罗衣。

"人见东方骑":人们看到骑着高头大马的丈夫,

"皆言夫婿殊":都称赞说她丈夫出众。

"持谢金吾子":特意感谢那些贵公子,

# 持谢:寄语。

"烦君提玉壶":请您提壶自便,委婉表示拒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诗》是盛唐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排律。诗中讲述女子晨起折柳时,在洛阳一隅与他人相见,面对可能的追求,她坚定表明自己已有丈夫,且对丈夫的出众颇为自豪,最后婉拒“金吾子”。写作上,用典自然,以折柳暗示离别与情感,语言含蓄蕴藉。首联交代相遇场景;颔联表明身份态度;颈联描绘女子举止;尾联则是拒绝之意。全诗虽未直接抒情,但通过女子言行巧妙传达出对婚姻的忠诚和坚守,以及对不正当追求的含蓄拒绝,展现出王维诗作在细腻情感表达与含蓄风格营造上的功力,于日常情境中见深意,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折杨柳”运用典故,既指晨起折柳的行为,又暗示离别相思之情,增添文化内涵。对比:“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将女子自身与可能的追求者进行对比,鲜明地表明自己已有丈夫的立场。象征:以“玉腕”“罗襦”象征女子的美丽与身份,“东方骑”“玉壶”等象征追求者的身份和来意。

2. 分段赏析

《杂诗》首联“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点明清晨因折柳之事,女子在洛阳角落与人相见,“折杨柳”既为具体行为,又蕴含离情之意;颔联“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女子表明自己的出众以及已有丈夫的身份,态度坚决;颈联“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描绘女子在烛光下的举止,展现其美丽优雅;尾联前句“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借旁人之口称赞自己丈夫的出众,流露自豪之情,“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则委婉地对“金吾子”的追求表示拒绝,全诗通过女子的言行,含蓄地表达了她对婚姻的忠诚和对追求者的婉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村居苦寒》

下一篇:唐·綦毋潜《过融上人兰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