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g
chūn
huā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3
zhī
cái
xiè
zhī
yān
shì
chūn
gōng
xián
zòng
shǐ
使
dān
chēng
jué
yàn
dào
tóu
róng
cuì
piàn
shí
jiān

译文

一枝长春花刚刚凋谢,另一枝却正开得鲜艳,这自然是春天的造化之功不曾停歇。即使牡丹被称作艳丽无比,但到头来它的兴盛与衰败也只是片刻之间。

逐句剖析

"一枝才谢一枝殷":一枝长春花刚刚凋谢,另一枝却正开得鲜艳,

"自是春工不与闲":这自然是春天的造化之功不曾停歇。

"纵使牡丹称绝艳":即使牡丹被称作艳丽无比,

"到头荣瘁片时间":但到头来它的兴盛与衰败也只是片刻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长春花》是宋代朱淑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一说是董嗣杲写的。此诗借长春花展开描写与议论。诗的前两句描绘长春花不断开放、生机不断的景象,展现出春天造化之功的忙碌不停。后两句将长春花与牡丹对比,指出即便牡丹艳丽无比,但荣枯也只在片刻之间,蕴含着对事物兴衰无常的感慨和对长春花持续绽放的肯定。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将长春花与牡丹的不同特点展现出来,富有哲理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一枝才谢一枝殷,自是春工不与闲”,这两句用简洁质朴的语言,直接描写长春花花朵交替开放与凋谢的状态。“一枝才谢”写出花的凋谢,“一枝殷”写出另一枝花的繁盛,这种简练的描写方式真实地展现了长春花的生长特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长春花自然生长的过程,而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修饰和复杂的修辞手法,体现了白描手法的特点。对比:“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瘁片时间”,这两句将牡丹和长春花进行对比。牡丹以艳丽著称,有“绝艳”之称,但即使是这样美丽的牡丹,其花朵的绽放和枯萎也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而长春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的艳丽,却有着不断开花的坚韧和质朴的品性。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长春花的坚韧和不受时间限制的特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生命荣枯无常的哲理思考。

2. 分段赏析

“一枝才谢一枝殷”,这句诗中“才”“一”等词强调时间上的紧密衔接,生动地描绘出长春花不断开谢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动态感,展现出长春花顽强的生命力。“自是春工不与闲”,这句诗中“自是”表明因果关系,“春工”将春天拟人化,“不与闲”赋予春天忙碌的形象,体现出自然造化的神奇和不懈。“纵使牡丹称绝艳”,这句诗中“纵使”表示假设让步,先承认牡丹的艳丽无双,为后文的转折做铺垫。“到头荣瘁片时间”,这句诗中“到头”总结前文,“荣瘁”概括牡丹的兴衰变化,“片时间”突出其短暂,与前文长春花的持续绽放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主题。

3. 作品点评

《长春花》作为一首经典的咏物诗,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朱淑真艺术风格的重要参考。诗中所展现的细腻物候观察与隐喻表达,赋予了宋代植物题材诗词独特的审美价值。据2024年文献记载,当代文艺评论家将此诗与《咏牡丹》并誉为“朱氏双璧”,赞扬诗中所蕴含的淡泊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无名氏《误桃源·砥柱勒铭赋》

下一篇:宋·吴文英《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