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ài
huā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3
qīng
huà
zhǐ
qīng
yíng
xiù
liǎng
zhī
wàn
qǐng
xuě
guāng
chōu
xià
tiān
cuì
làng
nòng
qiū
shí
nuǎn
fēng
kàn
yáo
yàn
chén
lǒng
qíng
xiǎng
yùn
yǒu
shí
cuī
shí
chǎo
zhòu
cháng
cūn
tuǎn
cuán
méi

译文

麦花轻柔地绽放,花瓣纤细又柔美茂盛,哪里只是青翠光亮地在两枝上展现秀美。万顷如雪白光在夏日里展现,风吹麦浪如一片翠绿的波浪,在秋日里轻轻摇曳。温暖的风吹遍田野,看燕子摇摆飞舞,清晨的雾气笼罩着晴天,想象着黄鹂悦耳的鸣叫。麦花过后能期盼麦穗结实,用来制作干粮,白日漫长,乡村里人们也不皱眉头。

逐句剖析

"轻化细细复猗猗":麦花轻柔地绽放,花瓣纤细又柔美茂盛,

"何止青荧秀两枝":哪里只是青翠光亮地在两枝上展现秀美。

"万顷雪光抽夏日":万顷如雪白光在夏日里展现,

"一天翠浪弄秋时":风吹麦浪如一片翠绿的波浪,在秋日里轻轻摇曳。

"暖风覆野看摇燕":温暖的风吹遍田野,看燕子摇摆飞舞,

"晨气笼晴想韵鹂":清晨的雾气笼罩着晴天,想象着黄鹂悦耳的鸣叫。

"有实可祈催食麨":麦花过后能期盼麦穗结实,用来制作干粮,

"昼长村疃不攒眉":白日漫长,乡村里人们也不皱眉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麦花》是南宋董嗣杲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麦花的形态与生长景象,通过“万顷雪光”等比喻展现麦花成片的视觉效果,用“翠浪弄秋”的通感手法连接夏日麦浪与秋日收获联想。动静结合,既有“摇燕”的动态场景,又有“笼晴”的静态画面,尾联关联农事,体现对收获的期盼。该诗继承杜甫写实传统,与范成大相关作品呼应,还将节气物候融入创作,展现了南宋江南农事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时期江南地区麦作兴盛,董嗣杲作为钱塘籍诗人,长期观察当地农事活动。因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农业发展状况,他创作此诗以反映江南初夏的气候特征,与清明“麦花候”物候现象相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麦花细细密密、成片盛开如“万顷雪光”“一天翠浪”的景象,展现了夏日田野里麦花绽放、燕子飞舞、黄鹂鸣唱的画面,体现了对小麦丰收、能制作炒面的期盼,营造出乡村生活的质朴意境,表达了对农事的关注和对丰收的喜悦。

2. 写作手法

比喻:“万顷雪光抽夏日”,将成片盛开的麦花比作万顷雪光,形象地突出了麦花聚集形成的壮观视觉效果。通感:“一天翠浪弄秋时”,把夏日麦浪的视觉形态与秋日收获的联想结合,打通视觉与感觉,丰富了意境。动静结合:“暖风覆野看摇燕,晨气笼晴想韵鹂”,“摇燕”是动态场景,“笼晴”的晨气是静态画面,动静相衬,让田野景象更生动。虚实结合:“万顷雪光抽夏日,一天翠浪弄秋时”,“抽夏日”是实写夏日麦花景象,“弄秋时”是虚写对秋日收获的想象,拓展了时空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轻化细细复猗猗,何止青荧秀两枝”:此句描绘麦花的形态,“细细”写出麦花纤细的样子,“猗猗”表现其茂盛柔美的姿态,“何止青荧秀两枝”则说明麦花并非只在少数枝条上绽放,而是大面积生长,展现出麦花生长的繁茂景象。​颔联“万顷雪光抽夏日,一天翠浪弄秋时”:“万顷雪光”以比喻写出夏日里成片麦花盛开如雪白的壮观景象,“抽”字有生长、展现之意;“一天翠浪”描绘麦浪的翠绿,“弄秋时”则由夏日麦浪联想到秋日的收获,通感手法的运用让画面更富层次感,体现出麦花从盛开到预示收获的过程。​颈联“暖风覆野看摇燕,晨气笼晴想韵鹂”:“暖风覆野”写出夏日田野的温暖环境,“看摇燕”描绘燕子在麦田上飞舞的动态场景;“晨气笼晴”展现清晨晴日里雾气笼罩的宁静画面,“想韵鹂”则让人联想到黄鹂悦耳的鸣叫,动静结合,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勾勒出田野的生机。​尾联“有实可祈催食麨,昼长村疃不攒眉”:“有实可祈”表达了对小麦结果实的期盼,“催食麨”点明麦穗成熟后可制作炒面的农事;“昼长村疃不攒眉”则写出乡村因对丰收的期待,在漫长白日里人们也没有愁绪,体现了农本思想和对丰收的喜悦。

4. 作品点评

该诗在宋代农事诗中具有一定地位,继承了杜甫农事诗的写实传统,发展出规模更大的田野意象,与范成大的麦花描写形成呼应。其开创性地将节气物候观察融入律诗创作,为后世相关典籍提供了文学方面的佐证,展现了对农事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彭元逊《六丑·杨花》

下一篇:宋·向子湮《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