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n
bié
shù
huáng
shì
xiāng
fǎng
访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1
huāng
cūn
dài
fǎn
zhào
luò
luàn
fēn
fēn
xíng
hán
shān
jiàn
jūn
qiáo
jīng
duàn
jiàn
shuǐ
xiàng
tián
fēn
wèi
lián
tóng
bìng
rén
dào
bái
yún

译文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荒凉的村落,树上的秋叶随着风纷纷坠落。空荡荡的古道上再没有别的行人,冷清清的山脚下,唯一见到的就是你熟悉的身影。一场秋雨之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要不是顾惜深厚的知己情谊,谁还会跑到这白云出没的山野来啊。

逐句剖析

"荒村带返照":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荒凉的村落,

# 返照:夕阳的余辉。

"落叶乱纷纷":树上的秋叶随着风纷纷坠落。

# 乱:坠落。

"古路无行客":空荡荡的古道上再没有别的行人,

# 古路:古道上。

"寒山独见君":冷清清的山脚下,唯一见到的就是你熟悉的身影。

# 独:只见。

"野桥经雨断":一场秋雨之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

# 野桥:山野小桥。

"涧水向田分":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

# 涧水:山涧中溪水。

"不为怜同病":要不是顾惜深厚的知己情谊,

# 怜同病:同病相怜,诗中用以表明与友人志同道合的心迹。

"何人到白云":谁还会跑到这白云出没的山野来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是中唐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荒村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落叶纷飞、山雨断桥的萧瑟画面,反衬出友人冒寒来访的珍贵情谊。前六句层层铺陈寂寥之景,尾联以“同病相怜”点明主旨,将孤寂心境与知己相逢的喜悦自然融合。全诗寓情于景,在简淡的笔触中流露出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出刘长卿晚年诗作中特有的含蓄蕴藉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是刘长卿贬谪睦州司马期间所作。诗人因遭诬陷被贬,于碧溪坞筑“碧涧别墅”隐居。时值深秋,荒村寂寥,落叶萧瑟,恰逢好友皇甫侍御前来探望。二人同病相怜,在寒山野涧间互诉衷肠。诗人既感慰于挚友的牵挂,又慨叹自身遭遇,遂写下此诗,以记荒村逢故知的悲喜交集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访友诗。描绘了荒村暮色、落叶纷飞的秋景,以山野断桥、寒径无人的寂寥,反衬友人到访的惊喜。后两句点明二人同病相怜的知己之情,在孤寂中透出温暖。

2. 写作手法

烘托:颈联“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通过描写雨后道路阻断、溪水泛滥的艰难环境,烘托友人不畏险阻前来探望的真挚情谊对比:“古路无行客”与“寒山独见君”形成鲜明对比,以平日无人造访的冷落,突显友人冒寒前来的珍贵情谊。寓情于景:“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借雨后断桥、涧水分流的凌乱之景,暗含诗人贬谪后人生道路的阻隔与迷茫,而友人仍跋涉而至,更见深情。

3. 分段赏析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这两句以工笔细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极具层次感的秋暮图景。“荒村”与“返照”形成冷暖色调的对比,斜阳的余晖为萧瑟的村落镀上一层金色,而“乱纷纷”的动态描写则让飘零的落叶更具画面感,暗示着诗人如落叶般漂泊的人生际遇。一个“带”字用得极妙,既写出光影的变化,又暗含时光流转的感慨。“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此联运用了强烈的空间对比艺术。“古路”与“寒山”构成横向的旷远空间,而“无行客”与“独见君”则形成纵向的情感落差。诗人巧妙地将“独”字置于句眼位置,既突出了环境的孤绝,又反衬出友人来访的珍贵。值得注意的是,“寒山”一词既实指秋山寒意,又暗含诗人内心的孤寂,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这两句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由远及近地展现雨后山野的景致。“断”字写出桥梁的残破之态,“分”字则生动描摹涧水漫流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两个动词,不仅写出自然环境的险阻,更暗喻人生道路的坎坷。而友人能克服这些艰难前来,其情谊之深不言而喻。“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尾联运用设问手法,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同病”二字既指相似的仕途遭遇,更暗含志趣相投的深意。“白云”意象极具张力,既实指山间云雾,又象征高洁品格,与首联的“荒村”形成首尾呼应。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让真挚的友情在云烟缭绕中更显悠远绵长。

4. 作品点评

诗人善造境,以荒寒晚景写来客之稀,以路途艰险见情谊之真。衰败之景中暗含失意心境与避世之志,而友人独能寻访,更显志趣相投。全诗含蓄蕴藉,感激与感慨皆寓于言外,荒寂中见恬淡,凄冷处得幽清,是为其艺术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如此句句明润,有韦苏州之风。

元方回《瀛奎律髓》

# 又喜又悲,善况景物。

明顾璘《批点唐音》

# 暮景凄其,路无行客,所见独侍御耳。试观桥之断水之分,地之幽僻可想。苟非同病相怜,畴能至此耶?深见侍御之心知也。

明唐汝询《唐诗解》

# 笔下全用白描。

清黄周星《唐诗快》

# 五六明皇甫乃揭厉而至,却叙得雅。

清黄生《唐诗矩》

# 何减摩诘。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抄》

# “荒村”至“独见君”一气说下,五、六顿住两句,第七句用折笔,亦有篇法。

清屈复《唐诗成法》

# 文房五言皆意境好,不费气力。此尤以不见用意为长。

清乔亿《大历诗略》

# 冯舒:细能不弱,淡实有味。何义曰:画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纪昀:起四句有灏气。五、六言路之难行,以起末二句,非写意也。

《瀛奎律髓汇评》

# 前叙时景,后叙地景,总言荒僻而喜侍御之相访。诗中不言喜,而喜意已足。

《唐诗近体》

# 姚曰:何减摩诘!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下一篇:唐·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