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不掩一枫丹":万棵松树也遮不住那一棵枫树的鲜艳红色,
"烟怕山狂约住山":烟雾害怕山的狂放,想要留住山。
"却被沙鸥恼人损":却被沙鸥恼人地惊扰,
# 恼人损:恼人极。
"作行飞去略无还":它们排成行飞去,一点也没有回来。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分段赏析
首句:“万松不掩一枫丹”,开篇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大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无法掩盖那一棵火红的枫树,“万”与“一”形成数量对比,“松”的绿与“枫”的丹形成色彩对比,突出红枫的独特与醒目,吸引读者目光。次句:“烟怕山狂约住山”,运用拟人手法,把烟雾缭绕山峦的平常景象描绘得妙趣横生,让读者仿佛看到烟与山之间有了一种奇妙的互动,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画面的生动感。第三句:“却被沙鸥恼人损”,一个“恼”字,将诗人的情绪引入,表明沙鸥的行为引起了诗人的某种情绪波动,为尾句沙鸥的离去做铺垫,引发读者好奇。末句:“作行飞去略无还”,描绘沙鸥成行飞去不再归还的情景,解释了上句“恼人”的原因,以沙鸥离去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内心一丝怅惘,使诗歌的情感在景色描写中自然流露。
上一篇:宋·宇文虚中《迎春乐·立春》
下一篇:宋·释子益《颂古十一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