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君穆陵路":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
# 穆陵:指穆陵关。
"匹马向桑干":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干。
# 桑干: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唐李白《战城南》诗:“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
"楚国苍山古":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
# 苍山:青山。,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
"幽州白日寒":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
# 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干都属幽州。
"城池百战后":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
# 百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
"耆旧几家残":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
# 耆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
"处处蓬蒿遍":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
# 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归人掩泪看":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
# 归人:归来的人。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诗。它描绘了诗人在穆陵关北与北归渔阳的行客相遇,通过向行客告知北方实情的场景,集中体现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沉重苦难,营造出一种沉郁哀伤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慨。全诗以朴实的语言承载真挚情感,宛如一篇痛心的宽慰之词、恳切的开导之语,使读者心生悲戚,不忍卒读。
2. 写作手法
承上启下:首联叙述与归人在穆陵路相逢及归人匹马向桑乾的去向,勾勒出行客归乡之事。颔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一方面承接首联,以“楚国”点明当下所处之地,借“苍山古”描绘眼前所见的楚国山川古朴之景,回扣相逢场景;另一方面,“幽州”遥指归人目的地,“白日寒”通过想象北方幽州的寒冷景象,暗示北方形势,为颈联和尾联对幽州战后惨状的具体描述埋下伏笔。赋:整首诗通过赋的手法,从与归人相逢写起,进而描述想象中北方的凄惨现状,脉络清晰,情感真挚,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联点明了诗人与行客的相逢之地,以及行客的去向。诗人目睹归乡的行客单人匹马向北行进,不难推测他已在江南漂泊许久,此刻定是归心似箭,急切渴望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颔联巧妙借助山水与时令,以含蓄且深沉的笔触,揭示了南北不同的形势,同时也暗暗暗示了行客此去的前景,从中可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行客前途的担忧。“苍山古”描绘的是眼前所见之景,“白日寒”则是对远方幽州的遥想,二者相互映衬,对仗工整,寄托的感慨意味深长。“幽州白日寒”,表面上是说北方气候的寒冷,实则更隐晦地暗示了北方百姓在战乱后的悲惨生活处境。在这两句中,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寓意丰富深远,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空间。颈联和尾联,诗人转换手法,以赋笔进行直接描绘。由于长期遭受战乱的蹂躏,北方大地一片荒芜,城池沦为废墟,荒草丛生。如此凄凉的景象,让即将回乡的行客悲痛落泪,实在不忍直视。诗的三、四联具体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次联所蕴含的深意,像是对北归行客的劝诫,引人深思,让人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沉重创伤。
4. 作品点评
这篇文字,句句皆是痛心的宽慰之词、恳切的开导话语,字里行间深深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尽感慨。其表现手法以赋为主,同时兼用比兴,语言质朴平实,却又满含深情。诗中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尤为精妙。此联不仅形象鲜明生动,用词精炼简洁,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而且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境界,进一步深化了诗意,堪称全篇的关键与警策之处,如同贯穿全诗的主线。此联不着悲痛之语,却能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一种沉痛之情,具有“不语而悲”的独特艺术效果。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卓越之处,它方能历经岁月洗礼,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名句。
# 前一首司空曙,后一首郎士元,皆前虚后实之格。今之言唐诗者,多尚此。及观其作,则虚者枯,实者塞,截然不相通,徒驾宗唐之名而实背之也,其前实后虚者,即前格也,第反景物于上联,置情思于下联耳。如刘长卿“楚国苍山古,幽州自日寒。城市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则始可以言格。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刘随州“五言长城”,如“幽州白日寒”语,不可多得。惜十章以还,便自雷同,不耐检。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钟云:壮语平调。又云:悲在“归人”二字。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此在初、盛为平实之作,在中唐为稳称好诗。
清顾安《唐律消夏录》
# 起联总冒格。三言屋舍皆空,四言人民俱尽,此两句略言其意,下始透发。“楚国”、“幽州”,绾住彼此两地。五、六则言中途所经,再以“处处”二字绾之,章法极紧。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矩》
# 只有山川日月不改旧观,并城郭亦非矣,一路逼出“泪”字。
《三体唐诗评》
# 刻挚(“幽州”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下一篇:唐·杨炯《夜送赵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