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渚翻鸥戏":江中小洲上,鸥鸟欢快地翻飞嬉戏,
# 江渚:指江中小沙洲。
"官桥带柳阴":官府附近的桥上,柳树垂下浓密的树荫。
"江飞竞渡日":在江上举行竞渡比赛的日子里,江水翻腾,
# 竞渡:《抱朴子》:屈原没汨罗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为竟渡。或以水车,谓之飞凫,亦曰水马,一州士庶,悉观临之。”《荆楚岁时记》:屈原以五日死于汨罗,人以舟拯之,竞渡是其遗俗。”唐人以中和节为戏。竞渡:指浣花溪有船争相竞渡。
"草见蹋春心":春日的草地上,能看出人们踏春的喜悦心情。
# 蹋春心:踏青心,有两说,一云足踏青草之心,一云人有踏青之心。前说为近。窦氏《壶中赘录》:“蜀中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踏青,又见《旧唐书·代宗纪》。隋炀帝《望江南》曲:“踏青斗草事青春。” 春,一作青。
"已拨形骸累":我已经摆脱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种种束缚,
"真为烂漫深":真正沉浸在这烂漫美好的春日氛围之中。
# 烂漫:指恣情游玩的样子。
"赋诗歌句稳":赋诗的时候力求诗句工整妥帖,
# 歌:一作新。
"不免自长吟":不知不觉间便独自放声长吟起来。
# 免:一作觉。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生活抒情诗。描绘了春郊江渚鸥鸟嬉戏、官桥柳阴低垂、竞渡日江水奔腾、人们踏春等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辞去严武幕府职务回归浣花草堂后,摆脱束缚、纵情享受春日的愉悦畅快心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对江渚鸥戏、官桥柳阴、江飞竞渡、草见踏春等春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摆脱烦恼、享受春日的闲适之情。动静结合:首联中,“江渚翻鸥戏”是动态描写,鸥鸟的翻飞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官桥带柳阴”是静态描写,柳树的树荫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江渚翻鸥戏,官桥带柳阴”,开篇描绘出一幅春日江边的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画面。江渚之上,鸥鸟欢快地翻飞嬉戏,充满生机活力;官桥旁边,柳树垂下长长的树荫,给人宁静之感。一动一静,勾勒出春日江畔的和谐之美。颔联:“江飞竞渡日,草见踏春心”,进一步拓展画面。诗人点明在竞渡之日,江水因竞渡的船只而波涛翻涌;春日的草地上,人们踏青的足迹显示出他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踏春心”巧妙地从侧面展现出人们对春日的热情。颈联:“已拨形骸累,真为烂漫深”,由景及情。诗人感慨自己已经摆脱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种种束缚,尽情沉醉在这烂漫美好的春日之中,体现出一种超脱与闲适的心境。尾联:“赋诗歌曲稳,不免自长吟”,由于被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所触动,诗人诗兴大发,为了让诗句更加妥帖,他不禁独自长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专注与投入。
上一篇:唐·李白《灞陵行送别》
下一篇:唐·白居易《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