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灞陵亭":送君送到灞陵亭,
# 灞陵亭:古亭名,据考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灞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灞水,遂称灞陵。
"灞水流浩浩":灞水浩荡似深情。
# 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灞水:源出陕西蓝田县东,北流入渭水。
"上有无花之古树":岸上古树已无鲜花,
"下有伤心之春草":岸边有伤心的春草,萋萋蓠蓠。
# 春草:此句用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意。
"我向秦人问路歧":我向当地的秦人问路,
# 路歧:一作“路歧”,即歧路,岔路。
"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他说:“这正是当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
# 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古道连绵走西京":古道的那头逶迤连绵通长安,
# 西京:即唐朝都城长安。
"紫阙落日浮云生":紫色宫阙上浮云顿生,遮蔽了红日。
# 浮云:喻指朝廷中奸邪。,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一作“紫关”。
"正当今夕断肠处":正当今夜送君断肠的时候,
"黄鹂愁绝不忍听":虽有黄鹂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
# 黄鹂:一作“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以灞陵送别为背景,通过“灞水流浩浩”“无花之古树”“伤心之春草”等意象,描绘送别场景,寄寓行者与送行者的依依离情;又借友人南行的“王粲南登之古道”,融入对政局的隐忧,将离情别绪与世事浩茫之感相融合,既展现送别时的愁思,也透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深沉思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灞水流浩浩”“无花之古树”“伤心之春草”等意象,营造离别场景,将离情别绪、人生感慨融入景物描写,景中含情。用典:借用王粲避乱走古道及《七哀诗》“回首望长安”的典故,暗示友人仕途失意,隐含怀古与对离别的共鸣。象征:以“紫阙落日浮云生”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的局势,暗指友人离京的政治缘由,赋予自然景象政治寓意。
3. 分段赏析
《灞陵行送别》全诗以灞陵送别为线索,首联“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通过地名重复与水势描写,既点明送别地点,又以浩浩灞水暗喻离情之绵长;颔联“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宕开笔势,以枯树与春草的对比,既展现自然景象,又通过“伤心”一词将离人顾盼神伤的情态融入其中,同时为后文怀古埋下伏笔;颈联“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借用王粲避乱典故,既暗示友人南行的失意,又以“回首望长安”的历史回响,强化离别时对帝都的眷恋;尾联“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以古道延伸与暮云蔽日的意象,既实写长安暮色,又以“浮云”象征朝政昏暗,将个人离思与对政局的忧虑交织,最终在“骊歌愁绝不忍听”中收束全篇,通过离歌的断肠之音,将离别愁绪推向极致,同时暗含对时代的深沉感慨。全诗时空交错,情景交融,在送别主题中融入历史与政治的厚重感,展现了李白诗歌飘逸中见沉郁的独特风格。
4. 作品点评
《灞陵行送别》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作品,以其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历史意蕴著称。诗中通过灞水、古树、春草等意象,既展现了离别场景的苍茫与愁绪,又借王粲古道、紫阙浮云等典故与象征,将个人离思与对朝政昏暗的隐忧熔于一炉。其语言节奏跌宕起伏,以五言短句开篇,继之以七言长句延展,通过顶针、排比等手法形成回环往复的音情效果,恰似离人欲断还连的情思。诗中“紫阙落日浮云生”以景喻政,暗含对佞臣蔽主的批判,拓宽了送别诗的思想深度;“骊歌愁绝不忍听”则以直抒胸臆收束全篇,将离别之痛升华为对世事浩茫的深沉感慨。全诗在飘逸的风格中蕴含沉郁顿挫的力度,既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特质,又以虚实相生的笔法成为唐代送别诗中兼具艺术性与现实性之作。
# 连用三“之”字,在太白则可,他人学之,便堕训诂一路。
明郭濬《增订评注唐诗正声》
# 《公无渡河》、《北风行》、《飞龙引》、《登高丘》、《灞陵行》等,出自古乐府。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
# “落日浮云生”深情可思。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夹乐府入歌行,掩映百代。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是诗之谓矣。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长短错综,亦一奇格也。谢石:缀景清新。
不详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