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ōng
chán
fáng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gōng
chán
jié
gòu
kōng
lín
wài
fēng
xiù
jiē
qián
zhòng
shēn
yáng
lián
kōng
cuì
luò
tíng
yīn
kàn
lián
huā
jìng
yīng
zhī
rǎn
xīn

译文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于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我们应有这一尘不染的心境。

逐句剖析

"义公习禅寂":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

# 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寂:一作“处”。,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

"结构依空林":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 构:一作宇。

"户外一峰秀":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

"阶前群壑深":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 群:一作众。

"夕阳连雨足":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

# 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连:一作照。

"空翠落庭阴":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 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看取莲花净":看莲花出于污泥却依然洁净,

# 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应知不染心":才知我们应有这一尘不染的心境。

# 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应:一作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是孟浩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是夸赞义公和尚品质好,超凡脱俗,内心像莲花一样纯净。诗的前四句,描述了义公禅房周边安静、素淡的环境,从侧面展现出他专心修行、没有杂念的状态。第五、六句,则是说天气变化时,禅房又有不一样的景致。最后两句,直接表明义公的品行高尚,如同莲花般不沾尘埃,孟浩然借此表达了对他的赞叹。整首诗围绕“清净”展开,从环境的清幽写到内心的纯净,层层深入,相互呼应。语言简洁,意境悠远,让人感到平静,读起来明快清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吴越游玩的时候所创作的。唐朝时,佛教特别流行,而唐代诗人跟僧人的往来也很频繁。好多诗人都写过诗送给寺院里的僧人,孟浩然这首诗,就是他参观大禹寺义公的禅房后,专门题赠给义公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题赞与山水兼具的诗。全诗围绕“清净”,从景之清写到心之净,营造出清远意境,笔调疏淡,用词清雅。作者借这些景象,表达了对义公纯洁心境的感叹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诗通过对禅房周围清幽景色的描写,如“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营造出一种清净的氛围,寄托了诗人对义公高尚品质的赞赏和对这种清净生活的向往之情。自然环境描写:“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一峰秀”描绘远处孤峰耸立的远景,“众壑深”刻画阶前沟壑纵横的近景,远近景物相互映衬,勾勒出层次分明的画面,让读者对义公禅房周边环境有直观且立体的认识。衬托:“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以空寂山林这一环境背景,衬托义公追求禅寂的高远志趣。中间两联对禅房外秀峰、深壑、雨后山景的描写,展现环境的清雅脱俗、幽寂高深,进一步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

3. 分段赏析

本诗开篇“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作为佛教术语,代表僧人坐禅时凝心静虑,摒弃一切杂念。义公为潜心修禅,在寂静幽深的山林中搭建禅房。诗人将“习禅”与“空林”相互映照,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宛如“深林人不知”所描绘的意境,既交代了义公修行的环境,也为后文对禅房周遭景色的描写埋下伏笔。​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描绘出禅房地势高耸、环境深邃的特点。门外一座孤峰挺拔耸立,阶前众多沟壑纵横延展。站在禅房外,抬头是巍峨孤峰,低头是幽深沟壑,让人不由自主地抛却世俗烦恼,萌生超脱尘世的想法。“一峰秀”从远处着眼,“众壑深”从近处描绘,禅房既能远眺孤峰,又能俯瞰群壑,尽显地势之高;阶前沟壑层叠,更衬出禅房的深邃幽静。这两句通过远近结合的手法,营造出层次分明、雄浑壮阔的景观,前两联借助对禅房位置和周边自然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义公超凡脱俗的品格。​颈联“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描绘雨后山林的空灵之美。雨后初晴,夕阳慢慢西沉,经过雨水洗礼的天空格外澄澈,山峦愈发宁静。晚霞与山间的雾气相互交融,翠绿的山影洒落在庭院中,营造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这两句从动态的角度,描绘出禅院在雨后的清新与洁净,和前文对禅院静态的描写相互补充。在写景的过程中,也将人的感受融入其中。当山间的水汽飘落庭院,身处其中,更能体会到一种超凡脱俗的韵味。这一联紧扣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征,进一步通过环境描写,展现义公远离尘嚣、清净无为的心境。​尾联“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运用佛教意象,赞扬义公纯净的禅心。义公选择在如此清幽的山水间建造禅房,足见他心境澄明,如同佛眼般纯净,拥有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莲花”在佛教文化里象征着纯洁和神圣,“不染心”则化用禅宗经典语句。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借景赞人的主旨,升华了诗歌的意境。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很出色的题赞诗,诗人满心诚意地夸赞了一位修行虔诚的和尚,同时也借着这诗,悄悄藏进了自己想隐居的心思。从山水诗的角度看,诗人用清新优美的语句,简单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林傍晚雨后图。空荡荡的山林里有间禅房,远处山峰耸立,近处山谷纵横,晚霞倾洒,山林翠绿朦胧。整个画面自然又雅致,透着闲适的气息,特别有生机,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秀语可餐。

明李攀龙《唐诗训解》

# 五、六为襄阳绝唱,必如此乃耐吟咏。一结入套,依然山人本色。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

# 尽禅门清净况味。

清玉遮《唐诗选》

# 二联俱妙。(“广外”四句)

清吴煊《唐贤三昧集笺注》

#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惟其“连雨”是以“空翠”欲落,形对待而意侧注。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

# 中四写景清真。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森秀是襄阳本色。魂魄语(“空翠”句)。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前赞义公禅房,后赞义公禅心,总从空际设色。

清刘文蔚《唐诗合选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江南二首》

下一篇:唐·钱起《春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