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恰人来短":栀子花的树姿矮小,恰好与人的身高相近,
# 人来短:犹言来观赏的人很少。,树恰:谓此树花开得正盛。
"花将雪样年":花朵如同雪一般洁白纯净。
# 年:一作看。
"孤姿妍外净":栀子花独自绽放,姿态妍丽,外表洁白无瑕,
# 妍外净:形容此花不仅艳美而且素净雅致。
"幽馥暑中寒":花香幽雅,仿佛在炎热的夏季中带来一丝清寒。
# 幽馥:清新的香气。
"有朵篸瓶子":把一朵栀子花插在瓶子里,
"无风忽鼻端":即便没有风,那股花香也会不经意间飘到人的鼻端。
# 鼻端:即鼻尖。,忽:形容迅速。
"如何山谷老":为什么黄庭坚,
# 山谷老:宋代诗人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只为赋山矾":只给山矾赋过诗呢。
# 山矾:花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围绕栀子花展开描写,通过对栀子花的树、花的形态,以及花的香气等方面的刻画,展现了栀子花的独特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栀子花的喜爱与赞美。
2. 写作手法
拟人:“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中“孤姿”赋予了栀子花以人的孤傲姿态,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活,仿佛是一位孤高的雅士,在夏日中独自绽放美丽与清香。对比:尾联“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将栀子花与山矾进行对比,通过对黄庭坚只写山矾而未写栀子花的疑问,突出了诗人对栀子花的偏爱,也引发读者对栀子花独特魅力的思考。白描:“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以简洁的语言,直白地描绘出栀子花树的高度与人相近,花朵洁白如雪的特点,不加雕琢,却生动地展现了栀子花的形态,体现了白描手法的运用。
3. 分段赏析
《栀子花》首联“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树恰人来短”描述了栀子花树的高度,差不多和人一样高,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树的形态特征。“花将雪样年”则形容栀子花的花色,洁白如雪,“年”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形容花的状态,强调了花朵的洁白纯净,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栀子花树与人等高,花朵洁白如雪的画面,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颔联“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孤姿妍外净”进一步描绘栀子花的姿态,“孤姿”突出其独自绽放的孤傲,“妍外净”强调其外在的美丽与纯净,展现了栀子花的高雅气质。“幽馥暑中寒”则从嗅觉和感觉方面描写,“幽馥”写出了花的香气清幽浓郁,“暑中寒”则说在炎热的夏日里,闻到这股香气仿佛能感受到一丝清凉,生动地表现了栀子花香气的独特魅力和给人的感受。颈联“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有朵篸瓶子”描绘了将栀子花插在瓶子里的情景,“篸”同“簪”,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花的放置方式。“无风忽鼻端”则说即使没有风,那股花香也会突然飘到人的鼻端,突出了花香的浓郁和不经意间就能沁人心脾的特点,进一步强调了栀子花香气的迷人。尾联“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山谷老”指黄庭坚,“如何”表达了诗人的疑问,“只为赋山矾”是说黄庭坚只写了关于山矾的诗。这一联通过对黄庭坚只赋山矾而未写栀子花的疑问,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栀子花的喜爱和不平,认为栀子花也有其独特的美,值得诗人去赞颂,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上一篇:宋·张伯端《无心颂》
下一篇:宋·汪应辰《牵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