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wēng
chí
kòu
xián
mài
jiǒng
jiǒng
绿
tóng
shuāng
liǎn
dān
cóng
zhī
shì
yuǎn
líng
jiāng
hán

译文

渔翁手持鲜鱼敲着船舷叫卖,他目光明亮绿眼珠双颊泛红。我想要跟随他去可他已远去,只留下一曲采菱歌在寒冷的暮色江上飘荡。

逐句剖析

"渔翁持鱼叩舷卖":渔翁手持鲜鱼敲着船舷叫卖,

"炯炯绿瞳双脸丹":他目光明亮绿眼珠双颊泛红。

"我欲从之逝已远":我想要跟随他去可他已远去,

"菱歌一曲暮江寒":只留下一曲采菱歌在寒冷的暮色江上飘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浦》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江边渔翁卖鱼的生动场景:渔翁手持鲜鱼叩击船舷叫卖,绿眸炯炯、双颊泛红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后两句笔锋陡转,诗人欲追随渔翁而去,却见其已远去,唯余暮色中一曲菱歌与寒江相映。诗中通过“持鱼叩舷”的动态细节与“暮江寒”的静谧意境,形成强烈视觉与情感反差,既展现了市井生活的质朴鲜活,又暗含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理想难酬的孤寂。语言凝练而意境深远,将日常场景升华为对人生境遇的哲思,体现了陆游诗作“以简驭繁、寓情于景”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渔翁持鱼叩舷卖”,开篇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生活场景。一位渔翁手提着刚捕获的鱼,轻轻敲打着船舷叫卖。这一动作描写生动而自然,“持鱼”体现出渔翁的收获,“叩舷”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仿佛能让我们听到那有节奏的敲击声,一个勤劳朴实的渔翁形象跃然纸上。“炯炯绿瞳双脸丹”,对渔翁的外貌进行了细致刻画。他那明亮的绿色眼眸闪烁着光芒,双颊泛着红润的光泽。“炯炯”一词突出了眼神的明亮有神,展现出渔翁的精气神;“绿瞳”较为独特,给人一种神秘而鲜活的感觉;“双脸丹”则描绘出渔翁健康、充满活力的状态,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常年在水上生活,经受风吹日晒却依然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两句诗通过对渔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亲眼目睹这一场景。“我欲从之逝已远”,此句笔锋一转,将视角从渔翁转移到诗人自身。“我欲从之”,表明诗人被渔翁的生活或某种特质所吸引,产生了想要跟随他一同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或许源于对渔翁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对渔翁身上所体现出的质朴、坚韧精神的钦佩。然而,“逝已远”却无情地打破了诗人的这一愿望,渔翁已经划船远去,消失在诗人的视线之中。这一转折,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渔翁离去,自己却无法追随,一种无奈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菱歌一曲暮江寒”中“菱歌一曲”,在渔翁离去后,江面上传来了一曲悠扬的菱歌。菱歌通常是采菱人所唱,歌声清脆悦耳,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这一曲菱歌打破了江面的寂静,也为画面增添了一份灵动和美感。然而,“暮江寒”却给整个场景笼罩上了一层清冷的氛围。“暮”点明了时间,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给人一种时光流逝、日暮苍茫的感觉;“寒”不仅描绘了江水的寒冷,更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此时,渔翁已远,只剩下诗人独自面对这暮江寒景,那一曲菱歌仿佛也成了孤独的陪伴。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的失落、惆怅和孤寂之情融入到这暮江寒景之中,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质《东流道中》

下一篇:宋·张孝祥《菩萨蛮·溶溶花月天如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