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晓破碧莲莟":和暖的南风在清晨时分,催开了那如碧莲一般的含笑花蕾,
"花意犹低白玉颜":花朵的姿态还微微低垂,如同洁白美玉般的容颜。
"一粲不曾容易发":它(白含笑花)的一次绽放从来不是轻易就能出现的,
"清香何自遍人间":这清淡的香气是从哪里开始而弥漫到整个人间的呢?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写作手法
拟人:“花意犹低白玉颜”赋予含笑花以人的娇羞情态,将其未绽之态比作美人低头的含蓄之美,增强画面感与情感共鸣。托物言志:全诗以含笑花为载体,通过“一粲不曾容易发”暗喻诗人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品格,借“清香遍人间”表达虽处逆境仍追求精神高洁的志向。对比:“碧莲莟”与“白玉颜”形成色彩对比,突出含笑花素净雅致的特质;“一粲不曾容易发”与“清香遍人间”则以行为与结果的反差,凸显其“内敛而致远”的品格。白描:“薰风晓破碧莲莟”以简洁语言勾勒夏日清晨的景象,不加修饰却意境鲜明,体现杨万里“诚斋体”自然明快的风格。
2. 分段赏析
“薰风晓破碧莲莟”,“薰风”点明夏季时令,“碧莲莟”以白描手法勾勒含笑花未绽时的形态,语言质朴自然,符合杨万里“诚斋体”风格。通过“晓破”一词,将清晨微风拂开花苞的动态过程具象化,营造出清新静谧的画面感。“花意犹低白玉颜”赋予含笑花以人的情态,“犹低”“白玉颜”既描绘花瓣低垂的姿态,又暗喻其高洁不俗的气质,为后文托物言志铺垫。“白玉”以色彩象征纯洁,与“颜”字呼应,强化花的拟人化特征。“一粲不曾容易发”,表面写花不易开放,实则暗喻诗人坚守本心、不轻易迎合世俗的品格,“一粲”与“不容易”形成对比,凸显其孤高自守。“不曾”“容易”两词连用,以否定句式强调花的矜持,暗含诗人对自身人生态度的肯定。“清香何自遍人间”以疑问收束全诗,既赞美花香的自然传播,又引发对“不彰自显”哲理的思考,将咏物与抒情升华至精神层面。首句“薰风”呼应,形成“风动花开—香飘人间”的因果链条,使全诗逻辑圆融。
上一篇:宋·柳永《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下一篇:宋·陆游《蔬食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