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亭皋叶下":树叶慢慢落在岸边之上,
# 渐亭皋叶下:“渐亭”二句:化用南朝梁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的平地。
"陇首云飞":白云悠悠飘在高山之巅,
# 陇首:泛指高山之巅。
"素秋新霁":秋雨之后天气初晴。
# 新霁:雨雪后初晴。,素秋:秋季。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华阙中天":华美的宫殿耸入高空,
# 华阙中天:意谓华美的皇宫耸入高空。中天,高空。
"锁葱葱佳气":锁住象征吉祥兴隆的旺盛美好的云气。
# 葱葱:气象旺盛的样子。,锁:笼罩。
"嫩菊黄深":台阶旁边,新开的菊花深黄耀眼,
"拒霜红浅":盛开的芙蓉浅红醉人,
# 拒霜:木芙蓉花的别称。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近宝阶香砌":靠近玉阶和香阶。
# 宝阶香砌:喻台阶之美且香。
"玉宇无尘":华丽的殿宇洁净无尘,
# 玉宇:华丽的宫殿。
"金茎有露":铜仙人承露盘里盛满了延年的甘露,
# 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碧天如水":碧蓝的天空明净如水。
"正值升平":正值太平盛世,
# 升平:太平盛世。
"万几多暇":皇帝日常处理纷繁的政务后有了更多闲暇,
# 万几:也作万机,指皇帝日常处理的纷繁政务。
"夜色澄鲜":夜色清新,
# 澄鲜:清新。
"漏声迢递":铜壶滴漏之声遥远婉转。
# 漏声迢递:意谓漏声传到很远的地方。漏声,计时漏壶的滴水声。迢递,遥远。
"南极星中":南极星里,
# 南极星中:“南极”二句:意谓老人星出现了,象征天下太平。司马迁《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唐张守节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
"有老人呈瑞":有位老人正呈现治平、寿昌之祥瑞。
"此际宸游":此时皇帝出游,
# 宸游:帝王之巡游。宸,北极星所在为宸,后借用为皇帝所居,引申为帝王的代称。
"凤辇何处":皇帝的车驾在何处呢,
# 凤辇:皇帝的车驾。
"度管弦清脆":也许就在那清晰悦耳的管弦乐声中吧。
# 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泛指乐器。,度:按曲谱奏曲。
"太液波翻":汴京禁苑池沼波光鳞鳞,
# 太液波翻:“太液”二句:化用上官仪《初春》:“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太液,太液池,又名蓬莱池,始建于汉武帝时,在长安建章宫北。此借指宋汴京宫中池苑。
"披香帘卷":宫殿吹卷起了门帘,
# 披香:即披香殿,汉代宫殿名。此借指宋汴京宫中殿宇。
"月明风细":月色皎洁,微风轻柔。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宫廷应制词。描写了秋日宫廷的祥和景象与皇帝出游的场面,通过菊花、云霞、殿宇等细节,呈现出太平盛世下的安闲氛围,虽为颂圣之作,却透露出自然生动的气息。
2. 写作手法
对偶:首句“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以工整的对仗句式描绘秋景,“亭皋”与“陇首”地名相对,“叶下”与“云飞”动态相映,通过对称的景物排列营造出开阔疏朗的意境。化用:“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化用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之句,原诗写游子秋思,柳永借其清远意象为宫廷颂词开篇,将文人化的秋思典故转化为太平盛世的背景铺垫。烘托:下片以“夜色澄鲜”“漏声迢递”的静谧夜景,反衬“升平”时代的安宁氛围,通过环境渲染间接歌颂帝王治世之功。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描绘了皇宫中秋日的景致,开篇三句勾勒出秋日风光,落叶飘零,云彩飞扬,天空高远,大地辽阔,画面清新明朗。其中前两句借鉴了南朝柳恽《捣衣诗》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的意境,使词作增添了几分文人雅致。接下来两句展现宫阙景象,殿宇巍峨,祥云环绕,显得庄严而美好。随后三句细致刻画了宫中的花卉,菊色金黄,芙蓉浅红,芬芳四溢,静静绽放在玉石台阶旁,娇艳而馨香。最后三句用“玉宇”“金茎”“碧天”等意象,将自然景象与人间气象相融合,呈现出安宁祥和的氛围。全词多处运用对偶句式,如“亭皋”与“陇首”、“嫩菊”与“拒霜”等,使词章显得工整典雅。下片着重描写帝王出巡的场景。开篇四句先点出太平盛世,再提及君王勤于政务,这是通过侧面方式来颂扬统治者的功绩,同时用清澈的夜色和悠远的更漏声烘托出宁静祥和的气氛。接着两句以吉祥的星象预示国泰民安。经过这样的铺垫,随后三句才展现帝王车驾,伴随着悠扬的乐声,通过仪仗和音乐来衬托君王的尊贵气度。结尾三句以太液池水波荡漾、珠帘轻卷、明月清风等闲适景致,既收束了这次巡游的描写,又含蓄地表达了天下太平的寓意。词中“夜色澄鲜”“漏声迢递”等描写,虽与帝王威仪不甚相称,却别具一番清雅韵味。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大量化用前人诗文典故,对偶句式丰富多变。虽为颂圣之作,却稍欠皇家应有的雍容气度与华贵风范。
# 柳三变景祐末登第,后以疾更名永,字耆卿。皇祐间,久滞选调,入内都知史某爱其才,怜其潦倒,乘机荐之仁宗,以耆卿应制,耆卿方冀进用,欣然走笔,词名“醉蓬莱慢”。比进呈,上见首有“渐字”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以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 柳耆卿祝仁宗皇帝圣寿,作《醉蓬莱》一曲······此词一传,天下皆称妙绝。盖中间误使“宸游凤辇”挽章句。耆卿作此词,惟务钩摘好语,却不参考出处。仁宗皇帝览而恶之。及御注差注至耆卿,抹其名曰:“此人不可仕宦,尽从他花下浅斟低唱。”
宋杨湜《古今词话》
# 余谓柳作此词,借使不忤旨,亦无佳处。如“嫩菊黄深,拒霜红浅”,竹篱茅舍间,何处无此景物?方之李谪仙、夏英公等应制词,殆不啻天冠地履也。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 柳三变词“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全用柳恽诗也,柳恽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宋曾季狸《艇斋诗话》
# 耆卿词论触讳,中间不能一语形容老人星,自是不佳。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柳屯田《醉蓬莱》词,以篇首“渐”字与“太液波翻”“翻”字见斥。有善词者问,余曰:“词所以被管弦,首用‘渐’以字起调,与下‘亭皋叶下,陇首云飞’字字响亮。尝欲以他字易之,不可得也。至‘太液波翻’,仁宗谓何不云‘波澄’,无论澄字前已用过。而‘太’字为徵音,‘液’为宫音,‘波’为羽音,若用‘澄’字商音,则不能协,故乃用羽音之‘翻’字。两羽相属,盖宫下于徵,羽承于商,而徵下于羽。‘太液’二字,由出而入,‘波’字由入而出,再用‘澄’字而入,则一出一入,又一出一入,无复节奏矣。且由‘波’字接‘澄’字,不能相生。此定用‘翻’字。‘波翻’二字,同是羽音,而一轩一轾,以为俯仰。此柳氏深于音调也。”
清焦循《雕菰楼词话》
上一篇:宋·无名氏《永遇乐·忙里偷闲》
下一篇:宋·杨万里《白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