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shí
shū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xīn
jīn
jiǔ
huáng
tiān
xià
é
huáng
sān
chǐ
dōng
mén
zhì
ròu
gèng
jué
féi
měi
jiǎn
yáng
guì
zhēn
gǎn
cháng
zhuàn
guì
chuī
yuán
zhū
huán
wèi
yǒu
fàn
tuō
fén
rén
shēng
kǒu
dào
wǎng
wǎng
zuò
chǐ
shān
hūn
cóng
jīn
sǎo
chú
zhǔ
bái
shí
jiān
yīn

译文

新津县的韭黄是天下所没有的,颜色娇嫩淡黄,有三尺多长。东门的猪肉更加出奇绝妙,肥美的程度不亚于胡人的羊乳酥酪。这么珍贵的菜肴哪敢用平常的饭食相配呢,只能用丹桂薏米煮饭,饭粒像珍珠一样。回到吴郡后,这种美味佳肴哪里还有呢,只好每天吃糙米饭,烧干鱼。人一生嘴和肚子哪里值得一提,常常是被七尺身躯所奴役。牛羊一类的荤菜,从今以后,一律不吃,在夜间煮白石,注释《阴符经》,修炼道术。

逐句剖析

"新津韭黄天下无":新津县的韭黄是天下所没有的,

# 韭黄:传统蔬菜品种,嫩而味美,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新津:新津县(今为成都市的下辖区)位于成都南部,自古盛产韭黄。

"色如鹅黄三尺余":颜色娇嫩淡黄,有三尺多长。

"东门彘肉更奇绝":东门的猪肉更加出奇绝妙,

# 彘:猪肉。,东门:指成都城东门附近。

"肥美不减胡羊酥":肥美的程度不亚于胡人的羊乳酥酪。

# 酥:柔腻松软。

"贵珍讵敢杂常馔":这么珍贵的菜肴哪敢用平常的饭食相配呢,

# 常馔:一般的食物。,讵敢:怎敢。,贵珍:贵重的珍味。

"桂炊薏米圆比珠":只能用丹桂薏米煮饭,饭粒像珍珠一样。

# 薏米:薏苡的子实,白色,可供食用及药用,亦可酿洒。,桂炊:烧桂木做饭。形容生活豪华。

"还吴此味那复有":回到吴郡后,这种美味佳肴哪里还有呢,

"日饭脱粟焚枯鱼":只好每天吃糙米饭,烧干鱼。

# 枯鱼:干鱼。,脱粟:糙米。

"人生口腹何足道":人一生嘴和肚子哪里值得一提,

# 口腹:指饮食。

"往往坐役七尺躯":常常是被七尺身躯所奴役。

# 七尺躯:一般成人的身躯。,坐:因为。

"膻荤从今一扫除":牛羊一类的荤菜,从今以后,一律不吃,

# 膻荤:指肉类食物。

"夜煮白石笺阴符":在夜间煮白石,注释《阴符经》,修炼道术。

# 阴符:即《太公阴符》,传说为姜太公所著。亦泛指兵书。,笺:注释。,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记载,白石先生,煮白石为粮。诗中用这一典故,指道家修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蔬食戏书》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描绘了新津韭黄、东门彘肉等美食,展现了其色香味俱佳的特点。然而,诗人最终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淡然,转而追求简朴的素食生活。“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这几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成都美食的色香味俱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美食的怀念。“贵珍讵敢杂常馔,桂炊薏米圆比珠。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诗人通过对日常饮食的描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躯。膻荤从今一扫除,夜煮白石笺阴符。”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超脱,转而追求简朴、清静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蔬食戏书》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宋光宗绍熙二年(1192年),陆游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思念起在成都时品尝过的美食,因而写下这首诗。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坚持抗金而被罢官。绍熙二年,他已年近七旬,虽身在故乡,但内心依然怀念曾经在成都的生活。诗中通过对成都美食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蔬食戏书》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生活诗。诗中通过对成都美食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诗人回忆了成都的韭黄、彘肉等美食,但回到故乡后,只能以简单的素食为生。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口腹之欲的淡然,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这几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成都美食的色香味俱佳,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美食的怀念。“贵珍讵敢杂常馔,桂炊薏米圆比珠。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诗人通过对日常饮食的描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躯。膻荤从今一扫除,夜煮白石笺阴符。”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超脱,转而追求简朴、清静的生活。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对比成都美食的丰盛与故乡生活的简朴,突出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例如,诗中提到“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随后又写到“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奢华生活的超脱。描写:诗中详细描写了各种美食的特点,“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通过对美食的细腻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虚实结合:“还吴此味那复有。”:诗人回忆在成都时品尝到的美食,如新津韭黄、东门彘肉等,这些美食的色香味俱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回忆是虚写的部分,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日饭脱粟焚枯鱼。”:诗人回到吴地后,生活变得简朴,日常只能吃粗粮(脱粟)和烧枯鱼,与成都的美食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描写是实写的部分,展现了诗人当下的生活状态。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诗人开篇便盛赞新津韭黄的独特之处,其色泽如鹅黄,且长达三尺,形象地描绘出韭黄的鲜嫩与独特。第三、四句:“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诗人接着描写东门彘肉的肥美,将其与胡羊酥相比,突出其鲜美可口,进一步丰富了美食的描写。第五、六句:“贵珍讵敢杂常馔,桂炊薏米圆比珠。”诗人以“贵珍”形容韭黄和彘肉的珍贵,不敢与普通食物混杂。同时,用“桂炊薏米圆比珠”描绘了精致的饮食场景。第七、八句:“还吴此味那复有,日饭脱粟焚枯鱼。”诗人回忆在吴地时,难以再品尝到如此美味,只能以粗茶淡饭度日,表达了对故乡美食的怀念。第九、十句:“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躯。”诗人反思人生,认为口腹之欲不足道,却常常束缚了人的身心,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结尾两句:“膻荤从今一扫除,夜煮白石笺阴符。”诗人表示从此摒弃荤腥,转而追求更清静的生活,如夜煮白石、研读道书,展现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白含笑》

下一篇:宋·释文珦《出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