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2
qiáo
yōu
rén
sān
zhái
shēng
chú
shù
xiàng
shuí
lùn
téng
luó
gàn
yún
xiāo
xīn
jìn
jiǔ
zūn
bái
néng
huáng
táng
shì
qiàn
chén
fān
rén
lěng
dàn
jīn
rén
xiào
shuǐ
nián
nián
dào
jiù
hén

译文

祠堂乔木四围中,有三亩之宅为幽人之居,但徐稚已死,谁能理解自己心意呢。乔木高耸藤萝依附乔木也干云蔽日,吹箫打鼓来进酒樽祭拜求福。贫士中怎堪没有徐稚呢,若不是太守中少了陈蕃则白屋中亦未必没有徐稚。徐稚这样的古人不为人知,今人中有这样的人也可能受到讥笑,但这种人品格自在犹湖水年年长在一样。

逐句剖析

"乔木幽人三亩宅":祠堂乔木四围中,有三亩之宅为幽人之居,

# 三亩宅:此处指徐穉故居。,幽人:这里指隐士。,乔木:高大树木。

"生刍一束向谁论":但徐稚已死,谁能理解自己心意呢。

# 生刍: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一束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藤萝得意干云日":乔木高耸藤萝依附乔木也干云蔽日,

"箫鼓何心进酒尊":吹箫打鼓来进酒樽祭拜求福。

"白屋可能无孺子":贫士中怎堪没有徐稚呢,

# 可能:指岂能。,白屋:古代平民住屋不施采,故称白屋。

"黄堂不是欠陈蕃":若不是太守中少了陈蕃则白屋中亦未必没有徐稚。

# 陈蕃:生于东汉时期,传说陈蕃为豫章郡太守时,“不接宾客,唯(徐)穉来特设一榻,去则县(悬)之”(《后汉书·徐穉传》)。,黄堂:太守之堂。

"古人冷淡今人笑":徐稚这样的古人不为人知,今人中有这样的人也可能受到讥笑,

"湖水年年到旧痕":但这种人品格自在犹湖水年年长在一样。

# 湖水:指南昌城外的东湖,即今青山湖,徐辉祠堂在湖南边的小洲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徐孺子祠堂》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徐孺子祠堂周边环境及相关景象的描绘,运用借景抒情、象征等手法,各联层层递进。首联营造隐居氛围,颔联以藤萝得意与祠堂冷落对比,颈联抒发对人才不得其用的惋惜,尾联借自然与社会规律感慨世态。全诗在委婉的语言中蕴含深刻讽刺,表达了诗人对高士不被重视的愤懑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徐孺子祠堂》是黄庭坚所作。熙宁元年(1068),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即将赴任汝州叶县尉,在谒拜徐孺子祠堂时,目睹当时世风浇薄,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描绘了徐孺子祠堂的景象,借藤萝与祠堂的状态,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感悟,表达了对高士不被重用的惋惜,对社会兴衰的思考,深刻讽刺了当时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

2. 写作手法

用典:“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增添“生刍”典故,借典故表达对徐孺子的敬意以及知音难觅之感,丰富了诗歌内涵。比喻:“藤萝得意干云日”,将小人依附君子而得意的情形比作藤萝攀树遮蔽天日,形象地展现出小人得势的状态。以景结情:“湖水年年到旧痕”,以潮水涨落的自然景象结尾,委婉地蕴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和对历史规律的思考。

3. 分段赏析

首联,“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化用杜甫诗的意境并增添典故,描绘徐孺子故居被乔木环绕的景象,营造出寂寥氛围,表达诗人对徐孺子的缅怀及无人倾诉的惆怅。颔联,“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运用比喻,生动刻画藤萝攀附得意之态,象征小人得势;“何心”一问,突出徐孺子祠堂的冷落,耐人寻味。颈联,“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以简洁的语言,借助典故,深刻揭示出人才难遇伯乐的社会现实,引发对人才境遇的思考。尾联,“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上句直接议论,点明古人的高洁不被今人理解;下句以景结情,借潮水涨落的自然规律,暗示社会的兴亡盛衰,委婉地讽刺当下,同时表达对徐孺子高洁品格的赞美。

4. 作品点评

《徐孺子祠堂》是一首吊古咏怀之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诗人借对徐孺子古迹的题咏来抒发自身情感,展现出“自吐胸臆”的创作风格。姚鼐认为此诗脱胎于杜甫的《咏怀古迹》,却又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该诗在语言运用上自然质朴,通过对古人事迹与当下世风的描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在吊古咏怀诗中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杜公(甫)《咏怀古迹》来而变其面貌。

清姚鼐《五七言今体诗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禹偁《感流亡》

下一篇:宋·韩琦《迎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