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íng
chūn

朝代:宋作者:韩琦浏览量:2
lán
xiān
ruò
绿
tiáo
cháng
dài
xuě
chōng
hán
zhé
nèn
huáng
yíng
chūn
lái
fēi
bǎi
huā
qiān
huì
gòng
fēn
fāng

译文

嫩绿的枝条纤细柔长,轻轻覆盖在栏杆上,迎春花顶着雪花,冒着寒冷,绽放出娇嫩的黄色花朵。迎春花虽然率先迎来了春天,但它并不因此而满足于自己的美丽,它期待着与百花千卉一起绽放,共同散发芬芳,迎接春天的到来。

逐句剖析

"覆阑纤弱绿条长":嫩绿的枝条纤细柔长,轻轻覆盖在栏杆上,

"带雪冲寒折嫩黄":迎春花顶着雪花,冒着寒冷,绽放出娇嫩的黄色花朵。

"迎得春来非自足":迎春花虽然率先迎来了春天,但它并不因此而满足于自己的美丽,

"百花千卉共芬芳":它期待着与百花千卉一起绽放,共同散发芬芳,迎接春天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迎春》是宋代文学家韩琦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迎春花的描写,展现了迎春花在早春时节顶风冒雪、凌寒绽放的美丽姿态,以及它不争春光、与百花共芬芳的高洁品格。通过对迎春花的赞美,表达了对春天的欢迎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花喻人,表达了对奉献精神和谦逊品格的赞美。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1008~107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稚圭,谥忠献,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宝元三年出任陕西安抚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时人称为“韩范”。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被任为枢密副使,与范仲淹、富弼等同时登用。曾支持庆历新政,后新政失败自请外任。韩琦的文章“词气典重,敷陈剀切”,诗大多不事雕琢、自然高雅。亦能作词。代表作品有《论杨景宗恣横不恭奏》《九日水阁》《过故关》等。著有《安阳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覆阑纤弱绿条长”这句诗描绘了迎春花的枝条形态。诗人用“覆阑”二字,形象地写出了迎春花枝条的柔美与灵动,它们轻轻覆盖在栏杆之上,给人一种轻盈、柔弱的感觉。“纤弱”一词进一步强调了枝条的细长与柔嫩,而“绿条长”则突出了迎春花枝条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迎春花图景,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带雪冲寒折嫩黄”这句诗聚焦于迎春花的花朵。“带雪冲寒”四字,生动地描绘了迎春花在早春时节的环境特点。尽管天气寒冷,雪花尚未完全消融,但迎春花依然勇敢地绽放,展现出一种不畏严寒的精神。“折嫩黄”则形象地写出了迎春花花朵的颜色和姿态。嫩黄的花朵在寒风中绽放,显得格外娇艳动人,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这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迎春花的坚韧与美丽,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清冷的美感。“迎得春来非自足”这句诗是诗人对迎春花品格的赞美。“迎得春来”直接点明了迎春花的使命,它在早春时节率先开放,为春天的到来拉开了序幕。然而,诗人紧接着用“非自足”三字,表明迎春花并不满足于自己独自绽放。它没有因自己的美丽而骄傲自满,而是有着更广阔的胸怀和更高的追求。这一句通过转折的手法,引出了下一句对迎春花品格的进一步升华,也为全诗增添了深刻的哲理意味。“百花千卉共芬芳”这句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百花千卉”四字,描绘出了一幅百花齐放的绚丽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共芬芳”则强调了迎春花与百花之间的和谐共处。它并不独占春光,而是与百花共同绽放,共同为春天增添美丽。这一句不仅赞美了迎春花的谦逊与奉献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下一篇:宋·释梵言《颂古九首·柏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