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虎":正月是虎,
"七泽阴风无避处":七大湖泽之地寒风凛冽没有躲避之处。
"少年射杀白额归":少年勇敢地射杀白额虎归来,
"二十一岁赐旗鼓":二十一岁就被赐予旗鼓(获得荣耀与官职)。
"二月兔":二月是兔,
"翰墨功名归四杜":文学方面的功名归属于四杜(或许指当时有文学成就的杜姓人士)。
"中山毛遂定从还":中山国的毛遂促成了合纵联盟归来,
"十九上客谁复数":那十九位一同前往的上客还有谁会被提及呢。
"三月龙":三月是龙,
"定力降来一钵中":凭借定力被降伏在一个钵中。
"升腾便欲致云雨":一旦升腾起来便想要行云布雨,
"十六开士观云风":十六位菩萨在一旁观看风云变幻。
"四月蛇":四月是蛇,
"九蛇相辅成晋家":九条蛇辅助成就了晋家(可能指与晋国相关的传说故事)。
"屈原离骚二十五":屈原创作《离骚》时二十五岁,
"不及之推死怨嗟":却比不上介子推抱树而死所引发的哀怨嗟叹。
"五月马":五月是马,
"十五国风多咏写":《诗经》的十五国风里有很多对马的咏唱描写。
"汉将西极天马来":汉朝将领从西极带回的天马来了,
"二十五城不当价":二十五座城池也抵不上它的价值。
"六月羊":六月是羊,
"十岁小儿牧道傍":一个十岁的小孩在道路旁放牧。
"他年叱石金华路":将来他或许会像黄初平那样在金华山叱石成羊,
"二十年前身姓黄":二十年前他还只是姓黄的平凡之人。
"七月猴":七月是猴,
"恒山八命列封侯":在恒山因功劳获得八命之封位列封侯。
"当年传国二十二":当年传承国祚二十二代,
"想是衣冠骑土牛":想来那些达官贵人曾经也是骑着普通的土牛(起家的吧)。
"八月鸡":八月是鸡,
"二妙灵台向晓啼":在 “二妙灵台” 向着拂晓啼叫。
"五更风雨十八九":五更天里十有八九都是风雨天气,
"残月昏昏信可期":残月昏昏暗暗,但仍可期待(黎明的到来)。
"九月狗":九月是狗,
"三窟深坑四荒走":在荒野的深坑和四处奔走。
"暮归得兔十六七":傍晚归来时捕获了十六七只兔子,
"黄卢朱雀皆在后":黄卢和朱雀等猎犬都跟在后面。
"十月猪":十月是猪,
"白头一笑献士夫":白发老人带着笑容向士大夫献上物品。
"杀身愿为鲁津伯":愿意杀身成为鲁津伯那样的人,
"申封兰王十四都":希望能被封为拥有十四座城池的兰王。
"十一月鼠":十一月是鼠,
"列十二辰配龙虎":在十二辰中排列着,与龙和虎相配。
"二十二年看仙飞":经过二十二年等待成仙飞升,
"一朝化作蝙蝠去":有朝一日化作蝙蝠飞走了。
"十二月牛":十二月是牛,
"百户椎肥醉九州":众多人家杀牛宰羊让九州大地都沉醉在欢庆中。
"角端围寸二十五":牛角的周长有二十五寸,
"良弓之材牛带牛":制作良弓的好材料就是牛身上带着的牛角。
# 带:原校:一作载。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大量运用历史典故,“中山毛遂定从还,十九上客谁复数”用到毛遂自荐的典故,借毛遂在平原君门客中脱颖而出的故事,表达对人才被赏识的感慨。“屈原离骚二十五,不及之推死怨嗟”则提及屈原和介子推,以屈原创作《离骚》和介子推被焚而死的不同命运,引发对人生价值与遭遇的思考,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厚重感。对比: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和表达情感。将不同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对比,像屈原与介子推,一个以辞赋闻名,一个以死明志,命运截然不同,借此表达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老夫平生齐得丧,尚怜儿女未成熟。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将自己历经世事、看淡得失的心境与儿女尚未成熟的现状对比,也将星宫之君的逍遥与羽人稀少的冷清对比,凸显出人生的无奈和宇宙的寂寥。借物抒情:诗歌借助对一些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三月龙,定力降来一钵中。升腾便欲致云雨,十六开士观云风”,借“龙”欲致云雨却受困于钵中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虽有抱负却难以施展的无奈之情,将情感寄托于具体的物象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起兴:诗歌开篇“正月虎,七泽阴风无避处”,以“正月虎”起兴,引出后面关于人生、命运等内容的叙述。以虎在七泽阴风下无所躲避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苍凉、宏大的氛围,引发读者对后续内容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可能面临的艰难处境,起到了托物起兴、引发联想的作用。
2. 分段赏析
《长短星歌》是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别具一格的杂言诗,以十二个月所对应的生肖为线索,将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与人生感悟巧妙融合,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命运、人生的深刻思考。“正月虎”至“赐旗鼓”正月对应生肖虎,诗人描绘出七泽之地寒风凛冽,虎在此环境中无处可避的肃杀景象。随即笔锋一转,讲述少年勇敢射杀白额虎归来,二十一岁便获赐旗鼓,开启荣耀仕途。这部分以虎的艰难处境开篇,与少年凭借勇气获得成功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人生虽有困境,但凭借自身努力能够打破局面,收获机遇,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基调。“二月兔”至“不可呼”二月属兔,诗中提及翰墨功名归属于“四杜”(可能指当时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杜姓家族)。接着引入毛遂自荐的典故,毛遂在众多门客中脱颖而出,促成合纵联盟归来,相比之下,其他十九位上客便显得黯淡无光,无人再提及。这一段借兔所关联的文人功名以及毛遂的故事,传达出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有人凭借才华和勇气崭露头角,而大多数人则默默无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机遇和个人才能展现的思考。“三月龙”至“观云风”以龙象征三月,传说龙有行云布雨之力,却被困于钵中,即便有强大的能力,也受到束缚。然而,一旦有机会升腾,便会施展本领,带来云雨。此时,十六位开士(佛教中称菩萨为开士)在一旁观望着风云变幻。此段通过龙的境遇,隐喻人生的起伏,即便有非凡才能,也可能面临困境,而机遇来临之时,方能大展宏图,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重大变化往往会受到各方关注。“四月蛇”至“长叹息”四月对应蛇,诗人提及九蛇辅佐成就晋家的典故(可能与晋国的历史传说有关)。继而将屈原创作《离骚》与介子推抱树而死的故事并置,屈原以《离骚》抒发内心忧愤,介子推因功被遗忘而死,二者虽命运不同,但都充满了哀怨。这部分借四月相关的典故以及屈原、介子推的命运,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即便有才华、有贡献,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引发诗人对命运不公的长叹息。“五月马”至“真可画”五月属马,古代《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多有对马的咏叹。诗人又联想到汉代将领从西极带回的天马,其珍贵无比,价值远超二十五座城池。这里以马为切入点,从文化层面的诗歌咏叹到现实中的珍贵宝马,展现出不同角度下对马的重视,同时也借马的价值,隐喻人才的难得与珍贵,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人才价值的思考。“六月羊”至“如转蓬”六月的生肖是羊,描绘了一幅十岁小儿在道旁牧羊的平凡画面。随后笔锋一转,以“叱石金华路”的传说(相传黄初平牧羊时遇道士引至金华山石室中,其兄寻来,只见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暗示人生境遇可能发生巨大转变,就如同牧羊小儿可能经历神奇际遇,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的人生截然不同,命运如转蓬般难以预料。“七月猴”至“无不可”七月对应猴,诗人讲述了恒山有人因功劳获八命之封、位列封侯的故事。回顾历史上朝代更迭,传承国祚二十二代的经历,感慨往昔辉煌,想象当年那些衣冠之士骑着土牛(或指普通的交通工具,与封侯后的荣耀形成对比),从平凡走向高位,引发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沉浮的感慨,表明人生充满变数,无论出身如何,都有可能改变命运。“八月鸡”至“声绕梁”八月属鸡,“二妙灵台”(具体所指不详,可能与神话或特定建筑有关)的鸡向着破晓啼鸣。然而,五更时分风雨频繁,在这多变的环境中,残月虽昏昏不明,但仍能让人期待黎明的到来。这一段借鸡啼和五更风雨的景象,象征人生常处于风雨飘摇、充满变数的境地,但即便如此,仍要心怀希望,相信困境终会过去,光明总会到来。“九月狗”至“不可数”九月属狗,诗中描述狗在荒野的深坑、三窟间奔走,傍晚归来时捕获了不少兔子,猎犬黄卢和朱雀(可能是不同品种的猎犬)都跟在后面。这一场景既展现了狗的辛勤狩猎,也暗示了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或目标而奔波忙碌,通过努力能够有所收获,同时也反映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十月猪”至“成死狱”十月的生肖是猪,诗中呈现了一个老者带着笑容向士大夫献上物品的画面。接着引用“杀身愿为鲁津伯,申封兰王十四都”的典故(具体典故出处及含义较隐晦,可能与古代的忠义之士相关),表达了一种为了实现理想、获得封赏,不惜杀身成仁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面临巨大的抉择和牺牲。“十一月鼠”至“如转毂”十一月属鼠,鼠位列十二辰,与虎、龙等生肖相配。诗人想象经过二十二年的修炼,鼠有可能成仙飞升,一朝之间化作蝙蝠而去。这一段充满奇幻色彩,借鼠的变化,象征人生的奇幻转变,看似平凡的事物也可能经历非凡的蜕变,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感慨,如同车轮转动一般,难以预测。“十二月牛”至“莫回首”十二月对应牛,人们在这个月椎牛宰羊,庆祝节日,饮酒欢庆,热闹非凡。同时提到牛角的尺寸以及其可作为良弓之材,体现了牛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最后以“莫回首”作结,似乎是在感慨人生经历了种种,无论辉煌还是坎坷,都不应过多留恋过去,而应向前看,蕴含着一种对人生过往的豁达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通过对十二个月生肖的独特解读,融入丰富的典故和想象,全方位地展现了人生的百态、命运的无常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上一篇:宋·杨万里《牵牛花三首(其三)》
下一篇:宋·陆游《凉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