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家茅屋自成村":几户人家的茅屋自成一个村落,
"地碓声中昼掩门":白天里,伴随着舂米的碓声,家家户户都关着门。
# 地碓:地上捣米的石舂。碓:音堆(去声)。
"寒日欲沉苍雾合":寒冷的太阳快要落山,苍茫的雾气渐渐弥漫开来,
# 苍雾:灰茫茫一片浓雾,使太阳黯淡无光。
"人间随处有桃源":原来人世间,到处都有像桃花源那样宁静美好的地方。
# 桃源:桃花源,陶潜诗里的理想安乐世界。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民俗风情诗。此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的交织,既呈现了南宋乡村的淳朴风貌,又传递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体现了陆游晚年退居山阴后对民间生活的观察与审美体验。
2. 分段赏析
“数家茅屋自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数家茅屋自成村”以极简笔墨勾勒村落形态——仅几户茅屋便构成一个村落,无喧嚣市集,无繁复建筑,尽显偏僻与质朴。“地碓声中昼掩门”则深入细节:白日里,舂米的碓声(“地碓声”)在村中回荡,而家家户户却掩着门。“昼掩门”本是静景,却以“地碓声”这一动态声响反衬,形成“声中藏静”的意境——既见村民生活的安稳(无需时刻敞开大门),也显村落的自给自足(碓声暗示农耕生活的日常)。两句看似平淡,却于静中藏动,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自足自洽的乡村世界。“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寒日欲沉苍雾合”续写黄昏景致:冬日的太阳即将落山,苍茫的雾气渐渐弥漫,天地间一片朦胧。“寒日”“苍雾”点出时令的清寒,却无萧瑟之感,反而因雾气的笼罩,让村落更添一层静谧朦胧之美,与前文的“昼掩门”形成时间上的延续,从白昼到黄昏,村落始终浸在安宁之中。“人间随处有桃源”则由景生情,直抒胸臆。诗人目睹这般宁静祥和的村落,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却不将其视为虚幻的理想,而是坦言“随处有”——只要心怀安宁,世间并非只有远方才有净土,眼前这寻常村落便是真实的桃源。此句既赞眼前之景,更藏着诗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超脱,让全诗的意境从具体的村落扩展到对生活本真的体悟,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