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zhōu
yóu
jìn
cūn
shè
zhōu
guī
shǒu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shù
jiā
máo
chéng
cūn
duì
shēng
zhōng
zhòu
yǎn
mén
hán
chén
cāng
rén
jiān
suí
chù
yǒu
táo
yuán

译文

几户人家的茅屋自成一个村落,白天里,伴随着舂米的碓声,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寒冷的太阳快要落山,苍茫的雾气渐渐弥漫开来,原来人世间,到处都有像桃花源那样宁静美好的地方。

逐句剖析

"数家茅屋自成村":几户人家的茅屋自成一个村落,

"地碓声中昼掩门":白天里,伴随着舂米的碓声,家家户户都关着门。

# 地碓:地上捣米的石舂。碓:音堆(去声)。

"寒日欲沉苍雾合":寒冷的太阳快要落山,苍茫的雾气渐渐弥漫开来,

# 苍雾:灰茫茫一片浓雾,使太阳黯淡无光。

"人间随处有桃源":原来人世间,到处都有像桃花源那样宁静美好的地方。

# 桃源:桃花源,陶潜诗里的理想安乐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四首(其一)》是宋代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以乡村景物为题材,前两句描绘了数间茅屋自成村落,在捣米声中白日闭门的宁静景象;后两句写夕阳将落、苍雾弥漫的画面,进而抒发“人间随处有桃源”的感慨。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乡村的清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满足,蕴含着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好的处世态度。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恬淡,富有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或作于绍兴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156-1157),彼时陆游正任职瑞安主簿。依据有三:其一,据明弘治版《温州府志》载,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曾掌瑞安簿曹事务;其二,所涉曲目乃《蔡中郎》(亦即《赵贞女蔡二郎》),该传说于宋代已盛行温州乡间,且南戏鼻祖之作《赵贞女》亦出自永嘉人之手,而此题材唯见于温州鼓词传统剧目,绍兴评弹并无记载;其三,温州一带民间艺人多属盲人群体,清人郭钟岳《瓯江竹枝词》有云:“呼邻结伴去烧香,迎面高台对夕阳,锦绣一丛齐坐听,盲词村鼓唱娘娘。”该诗系组诗之首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民俗风情诗​​。此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活动的交织,既呈现了南宋乡村的淳朴风貌,又传递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体现了陆游晚年退居山阴后对民间生活的观察与审美体验。

2. 分段赏析

“数家茅屋自成村,地碓声中昼掩门”,“数家茅屋自成村”以极简笔墨勾勒村落形态——仅几户茅屋便构成一个村落,无喧嚣市集,无繁复建筑,尽显偏僻与质朴。“地碓声中昼掩门”则深入细节:白日里,舂米的碓声(“地碓声”)在村中回荡,而家家户户却掩着门。“昼掩门”本是静景,却以“地碓声”这一动态声响反衬,形成“声中藏静”的意境——既见村民生活的安稳(无需时刻敞开大门),也显村落的自给自足(碓声暗示农耕生活的日常)。两句看似平淡,却于静中藏动,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自足自洽的乡村世界。“寒日欲沉苍雾合,人间随处有桃源”,“寒日欲沉苍雾合”续写黄昏景致:冬日的太阳即将落山,苍茫的雾气渐渐弥漫,天地间一片朦胧。“寒日”“苍雾”点出时令的清寒,却无萧瑟之感,反而因雾气的笼罩,让村落更添一层静谧朦胧之美,与前文的“昼掩门”形成时间上的延续,从白昼到黄昏,村落始终浸在安宁之中。“人间随处有桃源”则由景生情,直抒胸臆。诗人目睹这般宁静祥和的村落,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却不将其视为虚幻的理想,而是坦言“随处有”——只要心怀安宁,世间并非只有远方才有净土,眼前这寻常村落便是真实的桃源。此句既赞眼前之景,更藏着诗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超脱,让全诗的意境从具体的村落扩展到对生活本真的体悟,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师观《偈颂七十六首(其四十二)》

下一篇:宋·苏轼《凤翔八观,并叙(其三·王维吴道子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