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行接绮树":柳树整齐地排列着,与那些美丽的树木相互连接,
# 绮树:当在欹湖畔。
"倒影入清漪":柳树的倒影映入清澈的水波之中。
"不学御沟上":辋川的柳树不像御沟边上的,
# 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按:长安御沟多杨柳,为行人往来之地,又古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云“伤别离”。
"春风伤别离":春风勾起人们的离别之情。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的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出柳树婀娜的身姿倒映在水中的画面,于平静的水波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传达出了自己内心悠然闲适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通过描写柳树整齐排列,与美丽的树木相接,倒影在清澈的水波中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辋川柳浪景色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对比:“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将辋川的柳树与御沟边的柳树进行对比。御沟边的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充满了伤感的情绪,而辋川的柳树却没有这种离别之愁,衬托出辋川柳树的自由和自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离别哀愁的超脱。托物言志:借柳言志,诗人借对辋川柳树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通过描写柳树的优美姿态和与御沟柳的不同,暗示了自己追求自然、自由的生活态度,不愿被世俗的离别哀愁所束缚,托物言志,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
3. 分段赏析
《辋川集・柳浪》前两句“分行接绮树,倒影入清漪”:描绘了柳浪的美丽景色。“分行接绮树”,写柳树整齐地排列着,与那些美丽的树木相互连接,“分行”突出了柳树排列的整齐,“绮树”则形容树木的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倒影入清漪”,清澈的水波中倒映着柳树的影子,“清漪”描绘了水波的清澈,柳树的倒影在水中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展现了辋川柳浪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和赞美。后两句“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由眼前的柳浪联想到御沟边的柳树。“不学御沟上”,说辋川的柳树不像御沟边的柳树那样。在古代,御沟边的柳树常与离别联系在一起,“春风伤别离”,春风吹拂着御沟边的柳树,勾起人们的离别之情。而辋川的柳树却没有这种伤感,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辋川柳树自由、自然状态的喜爱,以及对世俗离别哀愁的超脱,蕴含着一种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上一篇:唐·张祜《相和歌辞·雁门太守行》
下一篇:唐·湘中女子《题玉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