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雨霏霏半成雪":寒冷的冻雨纷纷扬扬,有一部分已经变成了雪,
"游人屦冻苍苔滑":游人的鞋子被冻住了,在长满苍苔的地面上行走很容易滑倒。
"不辞携被岩底眠":我不推辞携带被子在岩石底下过夜,
"洞口云深夜无月":洞口外云雾浓重,深夜不见月光。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分段赏析
《游三游洞》首句“冻雨霏霏半成雪”描绘了寒冷的天气中,冻雨纷纷扬扬,有一部分已经变成了雪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寒冷、湿冷的氛围,为下文写游人的状态做了铺垫,也点明了出游时的天气状况。次句“游人屦冻苍苔滑”进一步描写游人的情况,由于天气寒冷,游人的鞋子被冻住,在长满苍苔的地面上行走时很容易滑倒,生动地展现了出游环境的艰难,突出了游览的不易。末两句“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幽旷远、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洞口被浓厚的云雾所笼罩,深邃而神秘,没有月光的映照,四周一片静谧。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选择在岩底安睡,携带着被子,仿佛与这大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意境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清冷之感,更在心灵上带来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超脱。
上一篇:宋·王炎《清平乐·儿曹耳语》
下一篇:宋·范成大《新荔枝四绝(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