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晚颇欲归":天色晚了很想回家,
# 颇:很。
"主人苦见留":主人苦苦将我挽留。
# 见留:犹言相留。,苦:一作苦。,主人:指诗人在新正初七日出外贺年所到的那一家。
"我非不能饮":我并不是没有海量,
"老病怯觥筹":只是老年多病怕喝酒。
# 觥筹:意为觥筹交错,形容宴会上畅饮喧哗,热闹非凡。觥,古代用兽角做成的酒器,泛指酒杯。筹,宴会上行酒令时用的酒筹。,老病:人未老而多有叹老嗟衰之语,这是中国封建士大夫和文人的传统风气。诗人作此诗时仅四十二岁,亦称“老病”,不必拘泥。
"人意不可违":主人的盛意不能拒绝,
# 人意:指主人留客、劝酒的情意。
"欲去且复休":起身想去又只好罢休。
# 且复休:暂且再停留一会。
"我醉彼自止":等我醉了他自会停止,
# 止:指不再苦留劝酒。,彼:指主人。
"醉亦何足愁":醉了又有什么可以担忧。
"归路意昏昏":踏上归路已醉意昏昏,
# 归路:回家的路。
"落日在岭陬":太阳落到了山的西头。
# 岭陬:山脚。
"竹里有人家":竹林里尚有一户人家,
"欲憩聊一投":想前去暂息把宿投。
# 欲憩聊一投:想投奔那人家稍微休息一会。憩,休息。
"有叟喜我至":有个老汉对我到来喜出望外,
# 叟:老头。
"呼我为君侯":口口声声把我叫“君侯”。
# 君侯:对贵人的称呼。侯:一作候。
"告以我非是":一再告诉他我不是,
# 告:一作造。
"俛笑仍掉头":他却弯腰笑回头。
# 掉头:摇头,表示不同意,不相信。,仍:更,并,兼。,俛:即俯,低头弯腰。
"机心久已尽":处世的心机早已去尽,
# 已:一作巳。
"犹有不下鸥":却还有不肯向我飞下的海鸥。
"田父亦外我":连田间老父也把我当外人,
# 外我:见外于我,不把我当作自己人。,田父:老农,指上文的“叟”。
"我老谁与游":让我老了与谁共游。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生活感悟诗。描绘了诗人醉酒归途借宿时与劳动人民的互动,表达了诗人意识到自己与真正劳动人民的距离,以及理想归宿的虚妄,从而产生的内心迷茫与无归宿感。
2. 写作手法
记叙:全诗以时间顺序展开,“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到“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等语句,叙述了诗人从傍晚被主人挽留饮酒,到醉后归途的一系列经历,清晰地展现事件发展过程。白描:全诗大量运用白描手法,“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告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简洁朴素地勾勒出诗人与田父的互动场景,使画面真实可感。对比:将第一段中与官场人物主人周旋时的冷淡情感,和第二段写老农时的别样情感进行对比,“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体现对主人劝酒的无奈,而与老农交流时“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则凸显孤独,两者映衬,深化诗歌内涵。用典:“机心久已尽,犹有不下鸥”运用《列子・黄帝》中海上之人与鸥鸟的典故,借鸥鸟不亲近来隐喻诗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的隔膜,丰富诗歌意蕴。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描绘诗人与劝酒主人勉强周旋的情景。“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以直白语言点明事件开端,叙述自然流畅。“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体现诗人虽能饮酒但因“老病”有推辞之意,其中“老病”并非实指,而是文人常有的叹老心态。“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则展现出诗人无奈之下的豁达,体现其“透脱”的诗风和个性。此段通过简洁的记叙和人物心理描写,生动呈现了宴饮时的场景和诗人复杂的情感。后四句,写诗人与田父交谈的情景。“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描绘出醉后归途的昏沉状态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疲惫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告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通过细腻的白描手法,生动刻画了诗人与田父的对话与神态,凸显出两者间的隔阂。末两句,运用典故直抒胸臆,深刻表达了诗人虽已无机巧之心,却仍无法打破与他人的隔膜,从而产生的孤独与悲哀,点明诗歌主旨,使情感达到高潮。
# 此田父,不如泥饮少陵之田父之时髦。
近代文学家、诗人陈衍《宋诗精华录》
# 全诗除“不下鸥”一事用典,其他纯用白描,愈朴素,愈真挚,一切都使人觉得历历在目。
现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