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guī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wǎn
guī
zhǔ
rén
jiàn
liú
fēi
néng
yǐn
lǎo
bìng
qiè
gōng
chóu
rén
wéi
qiě
xiū
zuì
zhǐ
zuì
chóu
guī
hūn
hūn
luò
zài
lǐng
zōu
zhú
yǒu
rén
jiā
liáo
tóu
yǒu
sǒu
zhì
wéi
jūn
hóu
gào
fēi
shì
xiào
réng
diào
tóu
xīn
jiǔ
jìn
yóu
yǒu
xià
ōu
tián
wài
lǎo
shuí
yóu

译文

天色晚了很想回家,主人苦苦将我挽留。我并不是没有海量,只是老年多病怕喝酒。主人的盛意不能拒绝,起身想去又只好罢休。等我醉了他自会停止,醉了又有什么可以担忧。踏上归路已醉意昏昏,太阳落到了山的西头。竹林里尚有一户人家,想前去暂息把宿投。有个老汉对我到来喜出望外,口口声声把我叫“君侯”。一再告诉他我不是,他却弯腰笑回头。处世的心机早已去尽,却还有不肯向我飞下的海鸥。连田间老父也把我当外人,让我老了与谁共游。

逐句剖析

"日晚颇欲归":天色晚了很想回家,

# 颇:很。

"主人苦见留":主人苦苦将我挽留。

# 见留:犹言相留。,苦:一作苦。,主人:指诗人在新正初七日出外贺年所到的那一家。

"我非不能饮":我并不是没有海量,

"老病怯觥筹":只是老年多病怕喝酒。

# 觥筹:意为觥筹交错,形容宴会上畅饮喧哗,热闹非凡。觥,古代用兽角做成的酒器,泛指酒杯。筹,宴会上行酒令时用的酒筹。,老病:人未老而多有叹老嗟衰之语,这是中国封建士大夫和文人的传统风气。诗人作此诗时仅四十二岁,亦称“老病”,不必拘泥。

"人意不可违":主人的盛意不能拒绝,

# 人意:指主人留客、劝酒的情意。

"欲去且复休":起身想去又只好罢休。

# 且复休:暂且再停留一会。

"我醉彼自止":等我醉了他自会停止,

# 止:指不再苦留劝酒。,彼:指主人。

"醉亦何足愁":醉了又有什么可以担忧。

"归路意昏昏":踏上归路已醉意昏昏,

# 归路:回家的路。

"落日在岭陬":太阳落到了山的西头。

# 岭陬:山脚。

"竹里有人家":竹林里尚有一户人家,

"欲憩聊一投":想前去暂息把宿投。

# 欲憩聊一投:想投奔那人家稍微休息一会。憩,休息。

"有叟喜我至":有个老汉对我到来喜出望外,

# 叟:老头。

"呼我为君侯":口口声声把我叫“君侯”。

# 君侯:对贵人的称呼。侯:一作候。

"告以我非是":一再告诉他我不是,

# 告:一作造。

"俛笑仍掉头":他却弯腰笑回头。

# 掉头:摇头,表示不同意,不相信。,仍:更,并,兼。,俛:即俯,低头弯腰。

"机心久已尽":处世的心机早已去尽,

# 已:一作巳。

"犹有不下鸥":却还有不肯向我飞下的海鸥。

"田父亦外我":连田间老父也把我当外人,

# 外我:见外于我,不把我当作自己人。,田父:老农,指上文的“叟”。

"我老谁与游":让我老了与谁共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日醉归》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全诗以叙事为主,描写了诗人被主人留饮至醉,在归途借宿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写作手法上,运用质朴自然的语言进行记叙与描写,生动展现生活场景。从内容看,诗中出现的“田父”是真实的劳动人民形象,区别于高遁世外的哲人。诗人通过此次经历,表达了自己难以融入劳动人民群体,理想归宿虚妄的感慨。该诗真实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间的迷茫,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次日醉归》由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四十二岁的杨万里正处于为父守丧居家期间。正月初七清晨,他与昌英叔一同外出贺年,半途中借宿一夜,次日下午欲归时被主人苦苦挽留劝酒,最终喝醉。在醉后返程途中,他偶然到一农家休息,有感于此番经历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生活感悟诗。描绘了诗人醉酒归途借宿时与劳动人民的互动,表达了诗人意识到自己与真正劳动人民的距离,以及理想归宿的虚妄,从而产生的内心迷茫与无归宿感。

2. 写作手法

记叙:全诗以时间顺序展开,“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到“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等语句,叙述了诗人从傍晚被主人挽留饮酒,到醉后归途的一系列经历,清晰地展现事件发展过程。白描:全诗大量运用白描手法,“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告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简洁朴素地勾勒出诗人与田父的互动场景,使画面真实可感。对比:将第一段中与官场人物主人周旋时的冷淡情感,和第二段写老农时的别样情感进行对比,“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体现对主人劝酒的无奈,而与老农交流时“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则凸显孤独,两者映衬,深化诗歌内涵。用典:“机心久已尽,犹有不下鸥”运用《列子・黄帝》中海上之人与鸥鸟的典故,借鸥鸟不亲近来隐喻诗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的隔膜,丰富诗歌意蕴。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描绘诗人与劝酒主人勉强周旋的情景。“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以直白语言点明事件开端,叙述自然流畅。“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体现诗人虽能饮酒但因“老病”有推辞之意,其中“老病”并非实指,而是文人常有的叹老心态。“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则展现出诗人无奈之下的豁达,体现其“透脱”的诗风和个性。此段通过简洁的记叙和人物心理描写,生动呈现了宴饮时的场景和诗人复杂的情感。后四句,写诗人与田父交谈的情景。“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描绘出醉后归途的昏沉状态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疲惫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告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通过细腻的白描手法,生动刻画了诗人与田父的对话与神态,凸显出两者间的隔阂。末两句,运用典故直抒胸臆,深刻表达了诗人虽已无机巧之心,却仍无法打破与他人的隔膜,从而产生的孤独与悲哀,点明诗歌主旨,使情感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田父,不如泥饮少陵之田父之时髦。

近代文学家、诗人陈衍《宋诗精华录》

# 全诗除“不下鸥”一事用典,其他纯用白描,愈朴素,愈真挚,一切都使人觉得历历在目。

现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白敦仁《水明楼诗词论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陈著《醉书》

下一篇:宋·仇远《三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