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ú
wěi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gōng
yùn
shèng
bīng
wèi
wén
míng
suí
xiàng
suì
niú
wěi
xūn
fēng
zuò
zāo
qiū
sūn
shì
shì
gāo
liáng
huáng
què
hóng
鸿
yàn
xíng
xiān
shēng
shì
yǒu
wèi
yán
tīng

译文

那牛尾狸恰似风姿神韵绝佳、肌肤莹润如冰玉的狐中君子,虽没听闻它的名号,估摸字该是“季狸”。想是它祖上曾误打误撞,跟着齐国丞相,沾了“燧牛尾”的机缘,因这功劳被封作“糟丘子”。瞧瞧它的子孙哟,世代承袭着优渥生活,享用着美味膏粱,就像黄雀、子鱼、鸿雁那般,有序地繁衍延续。先生您不妨试着和这季狸唠一唠,它若说出些意趣深长的话,可得好好倾听呀。

逐句剖析

"狐公韵胜冰玉肌":那牛尾狸恰似风姿神韵绝佳、肌肤莹润如冰玉的狐中君子,

"字则未闻名季狸":虽没听闻它的名号,估摸字该是“季狸”。

"误随齐相燧牛尾":想是它祖上曾误打误撞,跟着齐国丞相,沾了“燧牛尾”的机缘,

"策勋封作糟丘子":因这功劳被封作“糟丘子”。

"子孙世世袭膏粱":瞧瞧它的子孙哟,世代承袭着优渥生活,享用着美味膏粱,

"黄雀子鱼鸿雁行":就像黄雀、子鱼、鸿雁那般,有序地繁衍延续。

"先生试与季狸语":先生您不妨试着和这季狸唠一唠,

"有味其言须听取":它若说出些意趣深长的话,可得好好倾听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牛尾狸》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古诗,属咏物题材诗作。诗中以拟人、用典、想象等手法,为牛尾狸赋予“狐公”身份与“季狸”字号,虚构其祖先因“误随齐相燧牛尾”封“糟丘子”的奇妙身世,又写子孙世袭膏粱、如黄雀子鱼鸿雁般繁衍,末句劝人与季狸交谈听其“有味”之言。每句皆以奇特想象赋予牛尾狸灵性,尽显活泼诙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狐公韵胜冰玉肌,字则未闻名季狸”开篇即以拟人手法赋予牛尾狸鲜活形象,称其为“狐公”,仿佛它是一位隐世雅士。“韵胜”二字从神韵气质着笔,凸显其超凡脱俗的品格;“冰玉肌”则以精妙比喻,生动描绘出牛尾狸皮毛莹润如冰似玉的质感。形神兼备的刻画,为全诗奠定了活泼诙谐的基调。第三、四句“误随齐相燧牛尾,策勋封作糟丘子”巧妙化用历史典故,虚构出牛尾狸祖先“误随齐相火牛阵”的奇妙故事。本是战场的严肃场景,经诗人妙笔改写,竟成了牛尾狸获封“糟丘子”的荒诞缘由。“糟丘”暗合酒食,这一戏谑的想象,既充满奇趣,又将咏物与历史巧妙勾连。第五、六句“子孙世世袭膏粱,黄雀子鱼鸿雁行”转而描写牛尾狸的后代。“世袭膏粱”以“膏粱”代指美食,暗示其家族世代享受优渥生活;“黄雀子鱼鸿雁行”则将牛尾狸与其他动物并列,以队列之姿喻其繁衍兴旺。新奇的想象与生动的画面,延续了诗歌活泼跳脱的风格,从家族传承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咏物主题的趣味性。末尾两句“先生试与季狸语,有味其言须听取”以劝诫之语作结,将牛尾狸彻底人格化,仿佛它是一位能言善道的智者。诗人期待与它对话,聆听蕴含深意的话语,这一收尾既延续了拟人手法,又传递出对万物的独特审美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惟一《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五十四)》

下一篇:宋·陆游《岁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