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sòng
sān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1
xiāng
féng
fāng
xiào
xiāng
sòng
hái
chéng
zhàng
shāng
huāng
chéng
chóu
tiān
hán
yuǎn
shān
jìng
cháng
jiě
lǎn
jūn
yáo
wàng
jūn
yóu
zhù

译文

才相逢刚刚以一笑相对,又相送变成了阵阵啜泣。祖帐里我已经感伤离别,荒城中我更加发愁独入。天寒季节远山一片明净,日暮时分大河格外迅急。解开缆绳你就迅速远去,遥望着你的我还久久伫立。

逐句剖析

"相逢方一笑":才相逢刚刚以一笑相对,

"相送还成泣":又相送变成了阵阵啜泣。

"祖帐已伤离":祖帐里我已经感伤离别,

# 已:一作怅忽。,祖帐:为出行者饯行所设的帐幕。古人出行,上路前要祭路神,称“祖”,后来引申为饯行。

"荒城复愁入":荒城中我更加发愁独入。

# 荒城:即边城的意思。指齐州。一说指济州。

"天寒远山净":天寒季节远山一片明净,

# 净:国秀集、纪事作“静”。

"日暮长河急":日暮时分大河格外迅急。

# 长河:指济水,齐州在济水南。

"解缆君已遥":解开缆绳你就迅速远去,

# 缆:系船的绳索。

"望君犹伫立":遥望着你的我还久久伫立。

# 伫立:久立。,犹:一作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州送祖三》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古诗。此诗主题围绕送别友人祖咏,情感真挚深沉。开篇“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以平实语言写相逢又别的匆匆,通过“相逢”“相送”“方”“还”传达遗憾,“笑”与“泣”的对比凸显友情深厚。接着写送别场景,“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借景抒情,烘托友人离去后的空虚落寞。尾联“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以直白言语展现对友人的不舍与执着。写作手法上,语言自然素朴,情景交融,以入声韵增强情感的压抑急促,将离别之情表达得浓挚深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齐州送祖三》是王维所写。王维与诗友祖咏情谊深厚,王维在《赠祖三咏》中称彼此“结交二十载”。大致在开元年间,王维遭贬谪外放离开长安,任职济州。此时祖咏要离开济州赴官,王维一路送行至齐州。想到二人相识已久,相聚时光难得,此次分别又不知何时再能重逢,心中满是不舍,遂写下此诗,以寄托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歌描绘了与友人祖咏相逢又匆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开篇便言相逢一笑旋即相送而泣,展现聚短离长的感慨。随后通过对荒城、天寒日暮等景象的描写,映衬出自身的落寞。在这一系列送别情景的铺陈中,尽显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将送别时的伤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对比:“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笑”与“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相逢之短暂欢乐与离别之悲伤。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寒冷天色、明净远山、日暮时分、湍急长河,借这些景象抒发友人离去后的空虚与落寞。

3. 分段赏析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开篇两句质朴平实,如实描绘出诗人与祖三相逢短暂欢愉,转瞬又面临送别的场景。“相逢”“相送”清晰呈现相聚到离别的过程,“方”“还”两个虚词,精准体现相聚时间之短暂,透露出一种仓促之感。由“一笑”迅速转为“成泣”,既表明二人友情真挚,又通过情绪上的强烈反差,突出了离别的哀伤,用语虽简洁,却蕴含真切而复杂的情感。“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中“祖帐”点明饯别这一情境,此时诗人已因离别而伤感。“荒城”指济州,王维谪居此地,本就有偏远孤寂之感。友人离去,使得诗人内心的愁绪愈发浓重,这种愁绪既有对友人分别的不舍,也包含着自身身处荒城的落寞。结合王维在济州所作《赠祖三咏》中“贫病子(指祖)既深,契阔(离散、劳苦)余不浅”,可知二人境遇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也加深了彼此间的情谊。“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为环境描写。此前诗人与友人交谈,未留意周遭,直到友人乘船离开,才将目光投向周围景象。寒冷天气下,远山显得格外空明;日暮时刻,长河水流湍急。此景营造出清冷、空旷的氛围,让人体味到时间的悄然流逝。这清冷、寂寥之景,与诗人因友人离去而生的空虚、落寞心境相契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怅惘。“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描述友人乘船迅速远去的情景,从中可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离去之快的无奈。“望君犹伫立”的“犹”字,生动刻画诗人长久伫立、凝望友人离去方向的姿态,形象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虽未直言深情,却于细节中尽显送别时的眷恋。

4. 作品点评

《齐州送祖三》在王维诗作中别具一格。它写别情,相较王维其他送别诗,情感尤为浓挚深至。与送人赴任、从军时开篇的豪迈写景、议论不同,此诗以平易家常的叙别情、道款曲起笔,真挚动人。语言自然素朴,如“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看似不经意的点染,实则以白描勾勒出寒天、远山、日暮、长河之景,烘托出内心的空虚落寞,恰是“不设色而意自远”,尽显“淡者屡深”的妙处。而且,王维选用入声韵,利用其急促闭塞的顿挫感,使诗歌声情与离别时压抑、哀伤的情绪高度契合,足见他对音律的高超把控,让这首诗在情感与音律的完美融合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四句只是眼前道不到者,末句短嫩意伤。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起结凄断,令人不能已已。蒋仲舒曰:如此起句最老,而不易工。

明凌宏宪《唐诗广选》

# 积思甚多。“日暮长河急”句特异。

明顾璘《批点唐音》

# 幽景入送别中。妙(“天寒”二句下)!

明钟惺《唐诗归》

# 送行图(末二句下)。

明谭元春《唐诗归》

# 此篇是景体律诗,妙在结句。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诗神全在数虚字上。

明末清初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 劲直澹怆,此近体中古作也。摩诘诗本由古得,兹且化古于律。然其在古体乃转有寝淫于近制者,端不如收此拗律之为愈矣。

清谭宗《近体秋阳》

# 足未出阁门者,不能解此诗之真味。

清吴煊、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

# 着此二语(“天寒”二句),下“望君”句愈觉黯然。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黯然入画(“天寒”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不设色而意自远,是画中之白描高手。

清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珣《南乡子·乘彩舫》

下一篇:唐·周昙《后汉门·羊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