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累累柿子黄":墙头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
# 累累:相连系之貌。
"人家秋获争登场":家家户户都在秋天忙着收获,争先恐后地登场。
# 登场:即将谷物送上打谷场。
"长碓捣珠照地光":长长的碓声响起,捣打出的米粒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照亮了地面,
# 捣珠:犹言舂米也。
"大甑炊玉连村香":大甑里煮着的米饭香气扑鼻,弥漫在整个村庄。
# 炊玉:犹言以瓦器煮饭也。苏轼《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如压蔗。”玉:极言谷物成熟饱满,犹如珠玉一样。
"万人墙进输官仓":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官仓,
# 墙进:人排如墙,向前行走。形容人多。
"仓吏炙冷不暇尝":忙着把粮食交上去,仓库里的官吏忙得连热饭都来不及吃。
# 炙:烤肉。
"讫事散去喜若狂":事情结束后,大家欢喜得像发了疯一样,
"醉卧相枕官道傍":醉卧在官道旁,互相枕着睡觉。
"数年斯民厄凶荒":过去几年,百姓们遭遇了严重的饥荒,
# 厄凶荒:为荒灾之年所逼迫。
"转徙沟壑殣相望":人们四处逃难,沟壑之间到处是饿死的人。
# 转徙沟壑:《孟子》:“老弱转乎沟壑。”喻死无棺椁至填于溪谷也。殣:饿死也。《左传》:“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县吏亭长如饿狼":县吏和亭长就像饿狼一样,
# 亭长:秦汉之制,每十里一亭,亭其长,掌捕劾盗贼。隋因之,以为流外之号。唐主守省门,通传禁约。饿狼:喻狠戾貌。《后汉书·仲长统传》:“使饿狼守庖厨,饥虎牧牢豚,遂至熬天下之脂膏,斲生人之骨髓。”
"妇女怖死儿童僵":妇女们惊恐得快要死去,儿童们也失去了生气。
"岂知皇天赐丰穰":谁会想到皇天赐予了丰收,
"亩收一钟富万箱":每亩地的收成都能装满万箱。
# 钟:古量名。受六斛四斗,或曰十斛也。《左传》:“釜十则钟。”《史记》:“郑国白渠,灌溉相通,黍稷富饶,亩号一钟。”万箱:犹言万廪也。《诗经》:“乃求万斯箱。”鲍照诗:“京廪开万箱,无谢尧为君。”
"我愿邻曲谨盖藏":我希望邻里之间能谨慎地保存这些收获,
# 谨盖藏:犹言谨贮之也。《礼记》:“孟冬之月,命百官谨盖藏。”
"缩衣节食勤耕桑":节衣缩食,勤劳耕作。
"追思食不厌糟糠":回想起过去连糟糠都吃不饱的日子,
"勿使水旱忧尧汤":希望不要再有水旱之灾,让人们担忧。
# 尧汤: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故云。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乡村劳作诗。前半部分描绘了丰收的喜人画面,后半部分则回顾了荒年的惨状。诗人告诫农民要居安思危,节衣缩食,勤于耕作,珍惜丰收成果,避免未来灾难。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丰收的喜悦,更深刻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诗人通过对比和细腻描写,展现了对农民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将丰收的喜悦与过去的饥荒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农民生活的不易。“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描绘了丰收的热闹场景,而“数年斯民厄凶荒,转徙沟壑殣相望。”则回顾了过去的饥荒与苦难。细节描写: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丰收的景象。“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通过对粮食加工和炊饭的描写,展现了丰收带来的富足。卒章显志:诗的结尾通过“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告诫,希望他们珍惜丰收成果,勤俭节约,以备不时之需。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开篇描绘了秋季丰收的景象:墙头挂满了成熟的柿子,金黄一片,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农民们争先恐后地登场收割,展现出丰收的忙碌与喜悦。第三。四句:“长碓捣珠照地光,大甑炊玉连村香。”描绘了丰收后的加工场景:用长碓捣米,米粒如珠,闪闪发光;用大甑蒸饭,香气弥漫整个村庄。此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丰收带来的富足。第五、六句:“万人墙进输官仓,仓吏炙冷不暇尝。”收获的粮食被运往官仓,场面宏大。仓库管理员因忙碌而无暇品尝炙热的食物,侧面反映了丰收的规模之大。第七、八句:“讫事散去喜若狂,醉卧相枕官道傍。”农民们完成交粮后,喜悦若狂,甚至醉卧在官道旁。此句生动地展现了农民们在丰收后的放松与喜悦。第九、十、十一、十二句:“数年斯民厄凶荒,转徙沟壑殣相望。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回忆过去灾荒的惨状:农民们流离失所,沟壑中随处可见饿死的人,县吏如饿狼般催逼赋税,妇女儿童生活在恐惧中。这段对比突出了丰收的珍贵。第十三、十四句:“岂知皇天赐丰穰,亩收一锺富万箱。”诗人感慨上天赐予丰收,每亩收获丰厚,家家户户粮食满仓。此句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句:“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追思食不餍糟糠,勿使水旱忧尧汤。”诗人希望乡亲们珍惜丰收成果,节衣缩食,勤于耕织,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以备不时之需。结尾处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