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ì
wǎn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suì
wǎn
chéng
chē
tōu
xián
liáo
yǎn
jīng
fēi
zhēng
péng
mǎn
fēng
shuāng
duō
jià
lián
yún
yàn
féi
bào
guó
yǒu
xīn
kōng
xìn
jié
máo
jìng
ān
guī
huàn
huā
dào
shàng
rén
shuí
shí
huá
biǎo
qiān
nián
lǎo
lìng
wēi

译文

年末时城边车马稀少,我暂且得以偷闲关上柴门。原野上飘飞的蓬草在风霜中受苦,大片的庄稼与云相连,大雁和野鸭长得肥壮。我有报国的心意却只能空自信守,没有地方可以建造茅屋,究竟何处才是我的归宿。浣花道上的人有谁认识我,就像千年后化鹤归来的丁令威,无人知晓。

逐句剖析

"岁晚城隅车马稀":年末时城边车马稀少,

"偷闲聊得掩荆扉":我暂且得以偷闲关上柴门。

"征蓬满野风霜苦":原野上飘飞的蓬草在风霜中受苦,

"多稼连云雁骛肥":大片的庄稼与云相连,大雁和野鸭长得肥壮。

"报国有心空自信":我有报国的心意却只能空自信守,

"结茅无地竟安归":没有地方可以建造茅屋,究竟何处才是我的归宿。

"浣花道上人谁识":浣花道上的人有谁认识我,

"华表千年老令威":就像千年后化鹤归来的丁令威,无人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岁晚》是南宋诗人陆游于1176年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归隐无地的苦闷心情。首联描绘岁末城边冷清的景象和诗人闭门闲居的状态,营造出孤寂氛围。颔联以征蓬飘零和庄稼丰收的对比,暗示自己漂泊无依的处境。颈联直抒胸臆,表达虽有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想要归隐又无地可去的矛盾痛苦。尾联借用丁令威化鹤归辽的典故,抒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全诗情感沉郁顿挫,语言凝练含蓄,通过岁末景物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深刻表现了陆游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其诗歌沉郁悲壮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岁晚城隅车马稀,偷闲聊得掩荆扉”描写年末城角的景象与诗人的处境。“岁晚”点明时间是年末,“城隅”指城角,“车马稀”以环境的冷清写出此地的僻静。“偷闲”看似是难得的清闲,实则暗含无奈,在报国无门的境遇下,只能暂且“掩荆扉”(关上柴门)独处。这两句以环境的寂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一个“偷”字,道尽了并非主动求闲、而是被迫闲居的复杂心绪。​颔联“征蓬满野风霜苦,多稼连云雁鹜肥”描写野外的秋冬景色。“征蓬”指随风飘飞的蓬草,常用来象征漂泊无定,“满野”“风霜苦”既写出了野外环境的萧瑟与严酷,也暗合诗人漂泊不定的人生境遇。“多稼连云”描绘出庄稼茂盛、连成一片的丰收景象,“雁鹜肥”则写出水鸟因食物充足而肥硕。这里的景物形成了对比:自然的风霜之苦与丰收的富足,而这样的景象却难以慰藉诗人,反而更反衬出他内心的愁苦与失意。​颈联“报国有心空自信,结茅无地竟安归”两句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壮志与迷茫。“报国有心”直接道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与报国志向,“空自信”中的“空”字极具力量,写出了这份志向终究无法实现的失落与悲愤,纵然坚信自己的报国之心,却只能徒劳无功。“结茅无地”意为想盖间茅屋归隐却无土地,“竟安归”则发出“最终能归向何处”的疑问,这两句将诗人“有心报国而无路,想归隐而无门”的矛盾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浣花道上人谁识,华表千年老令威”两句借用典故抒情。“浣花道”化用杜甫在成都浣花溪居住的典故,暗指诗人如杜甫般怀才不遇,在这乱世中无人相识,孤独无依。“华表千年老令威”引用神话传说: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鹤归乡,在华表柱上留下“城郭如故人民非”的感叹。这里诗人以“老令威”自比,既抒发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怅惘,也暗含了自己虽心怀壮志却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千年之后,或许仍无人能懂这份赤诚与失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题航子》

下一篇:宋·赵善扛《青玉案·春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