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shí
sān
xià
chéng
ān
zhī

朝代:宋作者:司马光浏览量:2
liú
chūn
chūn
zhù
zuó
rán
guī
huān
fáng
shǎo
xián
yóu
guài
lín
yīng
xīn
yǒu
tuō
cóng
dié
chàng
chuāng
xià
wàng
huái
怀
gāo
mián
zhèng
yǎn
fēi

译文

想要留住春天却怎么也留不住,昨夜它已悄然无声地归去了。夏日的趣味虽不如春日浓厚,又有何妨,闲暇出游的机缘稀少。林间的黄莺因找到繁茂枝叶而欢欣,花丛中的蝴蝶却因百花凋零而无所依托。我独坐窗下,心境超然物外,悠然高卧,轻轻掩上柴扉。

逐句剖析

"留春春不住":想要留住春天却怎么也留不住,

"昨夜的然归":昨夜它已悄然无声地归去了。

"欢趣何妨少":夏日的趣味虽不如春日浓厚,又有何妨,

"闲游勿怪稀":闲暇出游的机缘稀少。

"林莺欣有托":林间的黄莺因找到繁茂枝叶而欢欣,

# 林莺欣有托:自注:前日始闻莺。

"丛蝶怅无依":花丛中的蝴蝶却因百花凋零而无所依托。

"窗下忘怀客":我独坐窗下,心境超然物外,

"高眠正掩扉":悠然高卧,轻轻掩上柴扉。

# 高眠正掩扉:自注: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之》是北宋诗人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立夏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留恋以及对夏日生活的闲适态度。首联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离去,给人以无奈之感。颔联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颈联通过对黄莺和蝴蝶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无奈。尾联则描绘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给人以宁静和安慰。它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为相期间,废除绝大部分新法,罢黜新党。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的诗质朴流畅,如《道傍田家》《又和夜丽村舍》《始至洛中言怀》等。词今存三首,词风清新疏淡。其散文的主要成就体现在《资治通鉴》上,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此外,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但春天却悄然离去,无法挽留。通过“昨夜的然归”,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离去的悄无声息。颔联: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诗人认为,即使欢乐的时光减少,也不必感到遗憾;即使闲适的游玩变得稀少,也不必感到奇怪。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颈联:林莺欣有托,丛蝶怅无依。诗人描绘了立夏时节的自然景象:林中的黄莺因有了栖息之地而欢欣,而花丛中的蝴蝶却因春天的离去而感到无依无靠。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无奈。尾联: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窗下忘却尘世烦恼,安然入睡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深春》

下一篇:宋·邵雍《芍药四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