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目随天去":举目远望,
"斜阳著树明":夕阳挂在树梢上面,如火一般他映红了树丛。
"犬知何处吠":不知狗在何处叫唤,
# 犬知何处吠:不知犬在哪里叫。
"人在半山行":人在半山腰行走。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春日六绝句》是一首绝句,也是以描绘春日傍晚山间景为题材的诗。开篇“远目随天去,斜阳著树明”,诗人远眺,夕阳映树,画面开阔明亮。接着“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犬吠添生机,诗人悠然半山行。全诗借景,尽显对春日山景的喜爱与闲适出游的惬意。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远目随天去”是远景,诗人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展现出广阔的视野;“斜阳著树明”为近景,细致描绘夕阳照耀下树木的明亮。远近结合,使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以动衬静:“犬知何处吠”,通过犬吠声打破山林的寂静,以动衬静,更突出了山间春日的宁静氛围,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气息。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远目随天去,斜阳著树明”,“远目随天去”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视野的开阔,仿佛能跟随诗人的目光望向无尽的天空,展现出一种悠然、豁达的心境。“斜阳著树明”则将焦点拉近,生动地描绘出夕阳余晖洒在树上,使树木熠熠生辉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明亮的色彩,渲染出春日傍晚的美好氛围。后两句:“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犬吠声不知从何处传来,在寂静的山林中回荡,这种未知更增添了山林的神秘感,同时以犬吠的声音衬托出山间的宁静。而“人在半山行”点明诗人自己的位置,在这如画的美景中悠然行走,进一步体现出诗人的闲适与自在,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融入自然的惬意。
4. 作品点评
杨万里《春日六绝句》以细腻笔触绘春日傍晚山间景,尽显诗才。前两句拓阔视野,展悠然心境,聚焦余晖映树,添暖色调,营造温馨氛围。后两句用犬吠衬山林寂静,更添神秘,用“人在半山行”点明位置,凸显闲适惬意。诗巧用远近结合,从天空、树木到行人,层次清晰;以动衬静,犬吠强化宁静。杨万里以简洁文字,构建自然与人文相融意境,彰显深厚创作功底。
上一篇:宋·吴文英《浣溪沙·桂》
下一篇:宋·毛滂《殢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