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蟫叶黏霜":蜡梅花瓣薄如蝉翼而色如涂蜡,
# 黏:同“粘”。,蟫:衣物中的蠹虫。一本作“蝉”。
"蝇苞缀冻":花蕾小巧而坚挺,
# 蝇苞:指蜡梅中之一种,俗称狗蝇梅,腊月开,花小而香浓。苞,花结蕾尚未开放。
"生香远带风峭":花香从远处随风飘来,令人陶醉。
# 风峭:寒风料峭。
"岭上寒多":不论是在山岭间还是峭溪边,
# 岭上:指大庾岭,盛产梅花。
"溪头月冷":蜡梅花都是盛开在严冬蜡月里,
"北枝瘦、":北方的蜡梅都是无叶有花,形体都显得瘦削而纤小。
# 北枝瘦:一本作“北开瘦”。北枝:大庾岭南北温差很大,山南梅花既落,山北梅花始开。
"南枝小":南方的蜡梅也是无叶有花形体瘦削而纤小。
# 南枝:一本作“南开小”。大庾岭南北温差很大,山南梅花既落,山北梅花始开。
"玉奴有姊":蜡梅是白梅花的姊姊,
# 玉奴:指齐东昏侯潘氏。潘妃小字玉儿,也称玉奴。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亦称玉奴。此均代指梅花。
"先占立、":抢先怒放花香、
"墙阴春早":蜡梅虽挤在墙角边生活,却最早传递出春天降临的讯息。
"初试宫黄澹薄":它就像宫妆一般的淡黄色,
# 薄:一本作“泊”。,澹:同“淡”。
"偷分寿阳纤巧":又似寿阳公主的梅花妆那样娇巧玲珑。
# 寿阳:指南朝刘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梅花落额洗而不落为梅花妆。
"银烛泪深未晓":蜡梅字让人想到蜡烛,蜡烛之泪极似惜别人之泪。
# 深:一本作“珠”。,银烛:蜡烛之美称。
"酒钟悭、":蜡梅花形如酒钟、
# 悭:悭吝。此指蜡梅花含口而小。,酒钟:指磬口梅花形如酒杯。
"贮愁多少":而这酒钟实在得显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
"记得短亭归马":我记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个短亭边,乘马离别,
# 短亭:古人建于路旁,常作送别饯行之处。
"暮衙蜂闹":当时见到有一群黄蜂临晚纷纷飞回巢中。
# 衙蜂:即蜂衙,指蜂群聚集于蜂王窝,盘旋如两衙拜朝。
"豆蔻钗梁恨袅":你还是豆蔻年华,年轻貌美,当年情景如烟雾般时时萦绕心头。
# 梁:一本作“头”。,豆蔻:植物名,亦喻处女。
"但怅望、":想起离别已久,只能徒增哀伤、
"天涯岁华老":如今蜡梅冬月开花,岁华已老。
"远信难封":信远而难以送达,
# 信难封:暗写“蜡”字,古代以蜡丸封信。
"吴云雁杳":纵然以蜡丸封信,也因吴天杳远而难以送达。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天香·蜡梅》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蜡梅的形神摹写与怀远之思的符号隐喻,表达了词人在时空阻隔中对旧情的深切追忆与音讯渺茫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以蜡梅为媒介,既完成了对自然物象的赞美,又实现了诗人私人情感的抒写。对比:“冬雪纷纷”与“春意早占”的对比,既赞蜡梅的报春之志,又暗叹自身与苏姬重逢无期的悲凉,呼应“岁华老”的生命焦虑。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豆蔻应愁春晚”句,巧用杜牧“豆蔻”典故。杜牧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作者在诗中以“豆蔻”代指怀念的年轻女子,用“应愁春晚”赋予其时光流逝的愁绪,将典故中少女的青春形象与现实中离别的怅惘相勾连,既点明思念对象,又含蓄表达出对佳人的眷恋,以及岁月易逝、物是人非的伤感。比喻:“‘蝉翼’状花瓣之薄轻;‘粘霜’,形花色如涂蜡;‘蝇苞’,喻花蕾之小;‘缀冻’,绘花蕾的坚实”,将蜡梅花瓣比作蝉翼,将花色比作涂蜡,将花蕾比作蝇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蜡梅花的形态特征。拟人:“银烛”两句以拟人手法写烛泪惜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赋予蜡烛人的情感,说其像惜别人之泪,将蜡梅花形如酒盅的特点拟人化,说它盛不下多少愁恨,既描述蜡梅,又抒发了词人心中的离愁别恨。
3. 分段赏析
“蟫叶”三句:“蝉翼黏霜”以蝉翼之薄喻花瓣透明质感,霜色如蜡涂染,暗合“蜡梅”命名之由。“生香远带风峭”,嗅觉通感中注入触觉体验,寒风裹挟幽香远送,沁人心脾。此三句构成“视觉—触觉—嗅觉”三重感官交织的物态书写,突破传统咏梅词“疏影暗香”的单一范式。“岭上”三句:“岭上寒多,溪头月冷”以大庾岭极寒生态为背景,暗合蜡梅“瘴花夜热”的南方物候特征。“北枝瘦南枝小”化用《齐民要术》“南枝向暖北枝寒”之说,以枝干形态差异折射南北温差,赋予植物以地理感知。“北枝瘦”,寒地枝干嶙峋,暗喻词人宦游北地的萧瑟心境。“南枝小”,暖境花叶纤弱,遥应下片“吴云雁杳”的江南情思。此三句实为生态诗学的早期实践,将植物形态学转化为情感符码。“玉奴”两句:“玉奴有姊,初试宫黄澹薄”以三重拟人系统重构蜡梅意象。借“玉奴”(白梅别称)建立姊妹伦理,确立蜡梅在梅系家族中的“早慧”地位。以寿阳公主“梅花妆”典故,将花形比作额黄宫饰,暗藏《妆台记》“腊梅钿”的宋代妆俗。“初试”呼应《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赋予蜡梅“岁寒信使”的文化身份。此二句实为植物学、民俗学与诗学的跨界熔铸。“银烛”两句:蜡梅花芯凝结蜜露如烛泪垂滴,暗合《西京杂记》“蜜烛”古制,更以李商隐“蜡炬成灰”深化相思苦楚。花托状如酒盅却容量“悭吝”,反用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以器物缩微喻愁绪难载。此二句实为宋代物质文化在词体中的审美。“记得”三句:化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将离别场景锚定在唐宋驿道文化坐标系。以黄昏蜂群归巢的生物学观察,暗藏《坤雅》“蜂衙”典故,喻指官场倾轧如虫豸喧争。借杜牧诗典凝固伊人十三余岁的青春截面,与“岁华老”的当下形成残酷对照。此三句实为词体对历史人类学书写的诗性尝试。“远信”两句:暗用《宋史·舆服志》“蜡弹,以帛写机密事,外用蜡固”的加密技术,揭示书信因战乱阻滞的现实。反用《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典,以“雁杳”凸显音讯断绝的绝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结构上运用了“过片转境”的手法,上阕咏蜡梅,下阕怀佳人,但意脉贯通。上阕描写蜡梅时,巧妙借用“玉奴”“寿阳”“姊”等女性意象,赋予蜡梅柔婉之态,为下阕的忆人埋下伏笔。下阕追忆佳人时,又处处与蜡梅相呼应,如“银烛”“酒钟”“蜂闹”“信难封”等语,皆暗含“蜡”字意蕴。此词炼字精妙,尤见功力,“黏霜”“缀冻”“风峭”等字眼,以精准的动词、形容词勾勒出严冬景象;“瘦”“小”等字则传神地刻画出蜡梅初绽与凋零的形态;而“玉奴有姊”“初试宫黄”“偷分寿阳”等典故的化用及拟人手法,更凸显了蜡梅的婉约之美,为下阕的抒情作了自然铺垫。正如宋代词论家张炎所言:“梦窗工于炼字,字面乃词眼所在,不可不慎。”
# 古人密信,每以蜡丸封裹之。曰“难封”,曰“雁杳”,反用妙。
近代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
# 唐人咏蜡梅诗无多,每以对萼状状之,词则绝无。此作起三句雕琢入细,“寿阳”“宫黄”句尚意所易到,“玉奴”一句更取喻妍巧,且风致夷犹。下阕“归马”“蜂衙”一句用“记得”一字,当是回忆从前,以蜡梅时无蜂也。“钗梁”二句即事怀人,且入凋年急景之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释慧开《偈颂八十七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