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xiāng
·
·
méi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yín
nián
shuāng
yíng
bāo
zhuì
dòng
shēng
xiāng
yuǎn
dài
fēng
qiào
lǐng
shàng
hán
duō
tóu
yuè
lěng
běi
zhī
shòu
nán
zhī
xiǎo
yǒu
xiān
zhàn
qiáng
yīn
chūn
zǎo
chū
shì
gōng
huáng
dàn
tōu
fēn
shòu
寿
yáng
xiān
qiǎo
yín
zhú
lèi
shēn
wèi
xiǎo
jiǔ
zhōng
qiān
zhù
chóu
duō
shǎo
duǎn
tíng
guī
fēng
nào
dòu
kòu
chāi
liáng
hèn
niǎo
dàn
chàng
wàng
tiān
suì
huá
lǎo
yuǎn
xìn
nán
fēng
yún
yàn
yǎo

译文

蜡梅花瓣薄如蝉翼而色如涂蜡,花蕾小巧而坚挺,花香从远处随风飘来,令人陶醉。不论是在山岭间还是峭溪边,蜡梅花都是盛开在严冬蜡月里,北方的蜡梅都是无叶有花,形体都显得瘦削而纤小。南方的蜡梅也是无叶有花形体瘦削而纤小。蜡梅是白梅花的姊姊,抢先怒放花香、蜡梅虽挤在墙角边生活,却最早传递出春天降临的讯息。它就像宫妆一般的淡黄色,又似寿阳公主的梅花妆那样娇巧玲珑。蜡梅字让人想到蜡烛,蜡烛之泪极似惜别人之泪。蜡梅花形如酒钟、而这酒钟实在得显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我记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个短亭边,乘马离别,当时见到有一群黄蜂临晚纷纷飞回巢中。你还是豆蔻年华,年轻貌美,当年情景如烟雾般时时萦绕心头。想起离别已久,只能徒增哀伤、如今蜡梅冬月开花,岁华已老。信远而难以送达,纵然以蜡丸封信,也因吴天杳远而难以送达。

逐句剖析

"蟫叶黏霜":蜡梅花瓣薄如蝉翼而色如涂蜡,

# 黏:同“粘”。,蟫:衣物中的蠹虫。一本作“蝉”。

"蝇苞缀冻":花蕾小巧而坚挺,

# 蝇苞:指蜡梅中之一种,俗称狗蝇梅,腊月开,花小而香浓。苞,花结蕾尚未开放。

"生香远带风峭":花香从远处随风飘来,令人陶醉。

# 风峭:寒风料峭。

"岭上寒多":不论是在山岭间还是峭溪边,

# 岭上:指大庾岭,盛产梅花。

"溪头月冷":蜡梅花都是盛开在严冬蜡月里,

"北枝瘦、":北方的蜡梅都是无叶有花,形体都显得瘦削而纤小。

# 北枝瘦:一本作“北开瘦”。北枝:大庾岭南北温差很大,山南梅花既落,山北梅花始开。

"南枝小":南方的蜡梅也是无叶有花形体瘦削而纤小。

# 南枝:一本作“南开小”。大庾岭南北温差很大,山南梅花既落,山北梅花始开。

"玉奴有姊":蜡梅是白梅花的姊姊,

# 玉奴:指齐东昏侯潘氏。潘妃小字玉儿,也称玉奴。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亦称玉奴。此均代指梅花。

"先占立、":抢先怒放花香、

"墙阴春早":蜡梅虽挤在墙角边生活,却最早传递出春天降临的讯息。

"初试宫黄澹薄":它就像宫妆一般的淡黄色,

# 薄:一本作“泊”。,澹:同“淡”。

"偷分寿阳纤巧":又似寿阳公主的梅花妆那样娇巧玲珑。

# 寿阳:指南朝刘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梅花落额洗而不落为梅花妆。

"银烛泪深未晓":蜡梅字让人想到蜡烛,蜡烛之泪极似惜别人之泪。

# 深:一本作“珠”。,银烛:蜡烛之美称。

"酒钟悭、":蜡梅花形如酒钟、

# 悭:悭吝。此指蜡梅花含口而小。,酒钟:指磬口梅花形如酒杯。

"贮愁多少":而这酒钟实在得显得太小了,它似乎盛不下多少愁恨。

"记得短亭归马":我记得有一次在城郊的一个短亭边,乘马离别,

# 短亭:古人建于路旁,常作送别饯行之处。

"暮衙蜂闹":当时见到有一群黄蜂临晚纷纷飞回巢中。

# 衙蜂:即蜂衙,指蜂群聚集于蜂王窝,盘旋如两衙拜朝。

"豆蔻钗梁恨袅":你还是豆蔻年华,年轻貌美,当年情景如烟雾般时时萦绕心头。

# 梁:一本作“头”。,豆蔻:植物名,亦喻处女。

"但怅望、":想起离别已久,只能徒增哀伤、

"天涯岁华老":如今蜡梅冬月开花,岁华已老。

"远信难封":信远而难以送达,

# 信难封:暗写“蜡”字,古代以蜡丸封信。

"吴云雁杳":纵然以蜡丸封信,也因吴天杳远而难以送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香·蜡梅》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咏物词。上片写蜡梅开放的季节、地点、色彩与形状,表现词人对蜡梅花的赞誉,借物候反常现象,折射蜡梅凌寒吐艳的生命韧性。下片使用典故、拟人的手法,由蜡梅导入忆姬,言伊人音讯渺茫,书信难达,云山远隔,再难相见。蜡梅的幽香串联起前朝林逋梅妻鹤子的隐逸传统与自身“素被天寒”的孤寂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为咏蜡梅之作。蜡梅非梅属,然其绽于岁寒,与寒梅吐蕊同时,香气清幽若兰,因有"梅魂"之誉。虽系异本,古人每以岁暮群芳避迹之际,独见蜡梅凌寒抱香,遂以孤芳喻君子气节。吴梦窗感怀苏氏,遂托物寄意,以咏此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天香·蜡梅》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蜡梅的形神摹写与怀远之思的符号隐喻,表达了词人在时空阻隔中对旧情的深切追忆与音讯渺茫的怅惘。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以蜡梅为媒介,既完成了对自然物象的赞美,又实现了诗人私人情感的抒写。对比:“冬雪纷纷”与“春意早占”的对比,既赞蜡梅的报春之志,又暗叹自身与苏姬重逢无期的悲凉,呼应“岁华老”的生命焦虑。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豆蔻应愁春晚”句,巧用杜牧“豆蔻”典故。杜牧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作者在诗中以“豆蔻”代指怀念的年轻女子,用“应愁春晚”赋予其时光流逝的愁绪,将典故中少女的青春形象与现实中离别的怅惘相勾连,既点明思念对象,又含蓄表达出对佳人的眷恋,以及岁月易逝、物是人非的伤感。比喻:“‘蝉翼’状花瓣之薄轻;‘粘霜’,形花色如涂蜡;‘蝇苞’,喻花蕾之小;‘缀冻’,绘花蕾的坚实”,将蜡梅花瓣比作蝉翼,将花色比作涂蜡,将花蕾比作蝇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蜡梅花的形态特征。拟人:“银烛”两句以拟人手法写烛泪惜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赋予蜡烛人的情感,说其像惜别人之泪,将蜡梅花形如酒盅的特点拟人化,说它盛不下多少愁恨,既描述蜡梅,又抒发了词人心中的离愁别恨。

3. 分段赏析

“蟫叶”三句:“蝉翼黏霜”以蝉翼之薄喻花瓣透明质感,霜色如蜡涂染,暗合“蜡梅”命名之由。“生香远带风峭”,嗅觉通感中注入触觉体验,寒风裹挟幽香远送,沁人心脾。此三句构成“视觉—触觉—嗅觉”三重感官交织的物态书写,突破传统咏梅词“疏影暗香”的单一范式。“岭上”三句:“岭上寒多,溪头月冷”以大庾岭极寒生态为背景,暗合蜡梅“瘴花夜热”的南方物候特征。“北枝瘦南枝小”化用《齐民要术》“南枝向暖北枝寒”之说,以枝干形态差异折射南北温差,赋予植物以地理感知。“北枝瘦”,寒地枝干嶙峋,暗喻词人宦游北地的萧瑟心境。“南枝小”,暖境花叶纤弱,遥应下片“吴云雁杳”的江南情思。此三句实为生态诗学的早期实践,将植物形态学转化为情感符码。“玉奴”两句:“玉奴有姊,初试宫黄澹薄”以三重拟人系统重构蜡梅意象。借“玉奴”(白梅别称)建立姊妹伦理,确立蜡梅在梅系家族中的“早慧”地位。以寿阳公主“梅花妆”典故,将花形比作额黄宫饰,暗藏《妆台记》“腊梅钿”的宋代妆俗。“初试”呼应《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赋予蜡梅“岁寒信使”的文化身份。此二句实为植物学、民俗学与诗学的跨界熔铸。“银烛”两句:蜡梅花芯凝结蜜露如烛泪垂滴,暗合《西京杂记》“蜜烛”古制,更以李商隐“蜡炬成灰”深化相思苦楚。花托状如酒盅却容量“悭吝”,反用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以器物缩微喻愁绪难载。此二句实为宋代物质文化在词体中的审美。“记得”三句:化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将离别场景锚定在唐宋驿道文化坐标系。以黄昏蜂群归巢的生物学观察,暗藏《坤雅》“蜂衙”典故,喻指官场倾轧如虫豸喧争。借杜牧诗典凝固伊人十三余岁的青春截面,与“岁华老”的当下形成残酷对照。此三句实为词体对历史人类学书写的诗性尝试。“远信”两句:暗用《宋史·舆服志》“蜡弹,以帛写机密事,外用蜡固”的加密技术,揭示书信因战乱阻滞的现实。反用《汉书·苏武传》雁足传书典,以“雁杳”凸显音讯断绝的绝望。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在结构上运用了“过片转境”的手法,上阕咏蜡梅,下阕怀佳人,但意脉贯通。上阕描写蜡梅时,巧妙借用“玉奴”“寿阳”“姊”等女性意象,赋予蜡梅柔婉之态,为下阕的忆人埋下伏笔。下阕追忆佳人时,又处处与蜡梅相呼应,如“银烛”“酒钟”“蜂闹”“信难封”等语,皆暗含“蜡”字意蕴。此词炼字精妙,尤见功力,“黏霜”“缀冻”“风峭”等字眼,以精准的动词、形容词勾勒出严冬景象;“瘦”“小”等字则传神地刻画出蜡梅初绽与凋零的形态;而“玉奴有姊”“初试宫黄”“偷分寿阳”等典故的化用及拟人手法,更凸显了蜡梅的婉约之美,为下阕的抒情作了自然铺垫。正如宋代词论家张炎所言:“梦窗工于炼字,字面乃词眼所在,不可不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古人密信,每以蜡丸封裹之。曰“难封”,曰“雁杳”,反用妙。

近代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

# 唐人咏蜡梅诗无多,每以对萼状状之,词则绝无。此作起三句雕琢入细,“寿阳”“宫黄”句尚意所易到,“玉奴”一句更取喻妍巧,且风致夷犹。下阕“归马”“蜂衙”一句用“记得”一字,当是回忆从前,以蜡梅时无蜂也。“钗梁”二句即事怀人,且入凋年急景之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慧开《偈颂八十七首其一》

下一篇:宋·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