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chí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4
zhòu
juàn
qián
zhāi
wǎn
ài
xiǎo
chí
qīng
yìng
lín
jǐng
jìn
shuǐ
wēi
liáng
shēng
zuò
kuí
shàn
xián
yín
sān
liǎng
shēng
yǒu
zài
zhàn
zhàn
fāng
zhàng
xiè
qīng
píng
kāi
jiàn
yóu
měi
lín
zuò
guī
qīng

译文

白天困倦于前斋的炎热,晚上喜爱小池的清澈。映照树林的余晖消失,靠近水微微生出凉意。坐着手持蒲葵扇,悠闲地吟唱几声。心意不在于大小,水深不过一丈多。荷叶倾斜泻下清露,浮萍分开看见游鱼。每次来到这里坐下,回忆起回归青溪居住之地。

逐句剖析

"昼倦前斋热":白天困倦于前斋的炎热,

# 前斋:前面房舍。,昼:白天。

"晚爱小池清":晚上喜爱小池的清澈。

# 小池:指作者房前自凿的池塘。

"映林余景没":映照树林的余晖消失,

# 余景:犹言落日的余辉。

"近水微凉生":靠近水微微生出凉意。

"坐把蒲葵扇":坐着手持蒲葵扇,

# 蒲葵扇:用蒲葵制作的扇子。

"闲吟三两声":悠闲地吟唱几声。

"有意不在大":心意不在于大小,

"湛湛方丈余":水深不过一丈多。

# 方丈:一丈见方。,湛湛:水清澈的样子。

"荷侧泻清露":荷叶倾斜泻下清露,

"萍开见游鱼":浮萍分开看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每次来到这里坐下,

"忆归青溪居":回忆起回归青溪居住之地。

# 青溪居:当指作者在庐山香炉峰下的草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池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一组的五言古诗。第一首写诗人因昼间前斋燥热而困倦,傍晚则喜爱小池的清澈,见夕阳余晖在林间隐没,靠近池水便生微凉,遂坐持蒲葵扇闲吟,尽显闲适之情;第二首直言小池意趣不在广袤,而在方丈之间的湛然清深,见荷侧泻露、萍开鱼游,每次临池静坐,都会忆起青溪旧居,暗含对时光变迁的感慨。全诗以质朴语言描绘自然小景,于清露游鱼、微凉闲吟中见宁静意趣,展现出自然之美与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组写景抒怀诗。诗歌借夕阳下小池的清凉、荷露游鱼等景象,写出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临池忆旧而生的时光感慨。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开篇“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直白地写出诗人白天因斋室闷热而困倦,晚上则喜爱小池的清澈凉爽,通过“昼”与“晚”、“热”与“清”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小池的喜爱缘由。“映林余景没,近水微凉生”描绘出傍晚时分,树林的余晖渐渐消失,靠近小池便生出丝丝凉意的画面,细腻地捕捉到时间变化中的景色与感受,营造出静谧惬意的氛围。“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刻画了诗人手持蒲扇,悠闲吟诗的人物形象,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之情。第二首诗“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点明诗人喜爱小池之意不在于其面积大小,即便小池仅有一丈见方,却也清澄深邃,凸显出诗人对小池独特的欣赏角度,不重其规模而重其韵味。“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对仗工整,生动描绘出荷叶倾斜,清露滑落,浮萍散开,游鱼显现的动态画面,充满生机与意趣,让小池的景致鲜活起来。“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诗人每当坐在小池边,便回忆起曾经居住的青溪居所,借景抒情,将对小池的喜爱与对往昔居住环境的怀念之情自然融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宗元《相和歌辞·东门行》

下一篇:唐·崔道融《江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