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ū
mèng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3
mèng
yǒu
chàng
guǒ
fàn
yòu
mèng
chèn
zǎo
cháo
lòu
shè
zuò
dài
dàn
liǎng
yǒu
zhěn
hào
tàn
jīn
suī
wéi
nóng
fàn
niú
bàn
céng
fàng
yōng
měi
shuì
dào
gàn
xiào
zhì
zhī
shēng
duō
nàn

译文

我梦见自己参加科举考试,听到鸡叫就起床准备饭食,匆匆上路;又梦见自己早早地去上朝,在漏舍中坐着等待天亮。醒来后才发现这一切都不存在,我只能无奈地抚着枕头长叹。如今我已经退居乡村成为农民,半夜就要起来喂牛;我什么时候能够偷懒,美美地睡到日上三竿呢?我还是一笑了之吧,人生本来就充满了艰难困苦。

逐句剖析

"我梦举有司":我梦见自己参加科举考试,

"鸡唱起裹饭":听到鸡叫就起床准备饭食,匆匆上路;

"又梦趁早朝":又梦见自己早早地去上朝,

"漏舍坐待旦":在漏舍中坐着等待天亮。

# 漏舍:待漏院。

"既寤两无有":醒来后才发现这一切都不存在,

"抚枕徒浩叹":我只能无奈地抚着枕头长叹。

"今虽去为农":如今我已经退居乡村成为农民,

"饭牛亦夜半":半夜就要起来喂牛;

"何曾得放慵":我什么时候能够偷懒,

"美睡到日旰":美美地睡到日上三竿呢?

"一笑俱置之":我还是一笑了之吧,

"浮生固多难":人生本来就充满了艰难困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书梦》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经历的回顾与感慨。开篇四句,作者描述了两个梦境,梦见参加科举考试,鸡叫就赶忙起床准备饭食;又梦见在朝廷任职,在漏舍里坐等天明上朝,生动展现往昔为功名利禄忙碌的情景。其次“既寤两无有,抚枕徒浩叹”,梦醒后发现一切皆空,只能徒然叹息,形成梦与现实的落差。“今虽去为农,饭牛亦夜半”,写如今归乡务农,喂牛都要在半夜起身,体现生活依旧辛苦。最后“何曾得放慵,美睡到日旰?一笑俱置之,浮生固多难”,感慨自己从未享受过慵懒睡到日上三竿,最终以豁达一笑面对,感叹人生多磨难。​通过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对比,突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常。全诗情感质朴,真实展现出作者对人生奔波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旷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嘉定二年的春天,地点是山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梦中“举有司,鸡唱起裹饭”“趁早朝,漏舍坐待旦”的为仕途奔波的情景,与现实中“今虽去为农,饭牛亦夜半”的乡村劳作生活相对比。梦境中的仕途忙碌与现实的乡村辛勤劳作,虽场景不同,但同样辛苦,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无论处于何种生活状态,都难以轻松闲适的境遇,强化了诗歌所表达的人生艰难之感。细节描写:“鸡唱起裹饭”“漏舍坐待旦”“饭牛亦夜半”等语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不同场景下诗人的行为状态。“鸡唱起裹饭”描绘出在梦中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天未亮听到鸡叫就匆忙准备饭食上路的情景,体现出对仕途的急切追求;“漏舍坐待旦”刻画了在梦中等待上朝时,在漏舍中熬夜等待天亮的画面,表现出官场生活的拘束与辛苦;“饭牛亦夜半”则具体描绘了现实中作为农民,半夜就要起来喂牛的劳作场景,这些细节使诗歌更具生活气息,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生活状态。直抒胸臆:“抚枕徒浩叹”“一笑俱置之,浮生固多难”等诗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抚枕徒浩叹”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梦醒后,面对梦境与现实的落差,只能无奈叹息的心境;“一笑俱置之,浮生固多难”则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苦难的豁达态度,尽管经历诸多不易,但仍能以一笑面对,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使读者能直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2.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诗人描述了自己的梦境。“我梦举有司,鸡唱起裹饭”,在梦中,诗人仿佛回到了早年为参加科举考试而忙碌奔波的时光。听到鸡叫,便急忙起床准备饭食,匆匆踏上追求仕途的道路。这一梦境反映了诗人曾经对仕途的憧憬与执着,渴望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抱负。“又梦趁早朝,漏舍坐待旦”,进一步描绘了梦中身处官场的情景。在漏舍中等待上朝,一夜未眠,只为了能按时参与朝廷事务,展现出官场生活的严谨与拘束。这两个梦境,生动地勾勒出诗人在仕途上的努力与付出。然而,“既寤两无有,抚枕徒浩叹”,当诗人从梦中醒来,发现一切都只是虚幻,梦中的场景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这种梦境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只能无奈地抚着枕头长叹。这一叹,饱含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着,诗人将笔触转向现实生活。“今虽去为农,饭牛亦夜半”,如今诗人已退居乡村成为农民,本以为可以过上悠闲的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半夜就要起来喂牛,依旧要为生活辛勤劳作。“何曾得放慵,美睡到日旰?”诗人不禁反问,自己何时能够偷懒,美美地睡到日上三竿呢?这一反问,强化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无论是在仕途上还是在乡村生活中,都难以得到真正的轻松与闲适。最后,“一笑俱置之,浮生固多难”,诗人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这一切。尽管人生充满了苦难与挫折,但他选择一笑而过,将所有的不如意都放下。这一笑,并非是对生活苦难的无视,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与淡定。诗人深刻地认识到,人生本就充满了艰难困苦,与其沉浸在痛苦与无奈中,不如坦然面对。这种豁达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强大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以梦为引,将过去的仕途经历与现在的乡村生活相连接,通过对比、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的变化。从对仕途的憧憬,到面对现实的无奈,再到最后的豁达,读者能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在人生起伏中的情感波动,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命运的不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邵雍《望雨(其二)》

下一篇:宋·苏轼《桃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