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ch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3
liù
yuè
chū
jiāng
tóu
chán
shǐ
míng
shí
nán
shēn
liǎng
sān
shēng
cuī
shuāi
bìn
zài
dòng
yuán
qíng
西
fēng
shū
wèi
qiū
xiān
qiū
shēng
zài
dōng
gōng
huái
huā
xià
tīng
jīn
zhāo
xiàn
yún
shù
rào
pén
chéng

译文

农历六月初七的时候,江边树上的蝉开始鸣叫了。蝉躲在石楠树茂密的树叶里,在傍晚的时候叫上两三声。蝉这一叫让我忽觉自己鬓角已白,也回不去以前的家了。秋风还没开始吹,悲伤的情绪就已从心底泛起。回想以前还在东宫任职时,总是在槐花树下听蝉鸣。现在无限的愁绪,就像白云覆盖城市,让人透不过气来。

逐句剖析

"六月初七日":农历六月初七的时候,

"江头蝉始鸣":江边树上的蝉开始鸣叫了。

"石楠深叶里":蝉躲在石楠树茂密的树叶里,

# 石楠:蔷薇目、蔷薇科、石楠属木本植物,常绿乔木类。

"薄暮两三声":在傍晚的时候叫上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蝉这一叫让我忽觉自己鬓角已白,

# 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耳际之发。

"再动故园情":也回不去以前的家了。

"西风殊未起":秋风还没开始吹,

"秋思先秋生":悲伤的情绪就已从心底泛起。

"忆昔在东掖":回想以前还在东宫任职时,

# 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代指太子所居的东宫。

"宫槐花下听":总是在槐花树下听蝉鸣。

"今朝无限思":现在无限的愁绪,

"云树绕湓城":就像白云覆盖城市,让人透不过气来。

# 湓城:瑞昌市西清湓山。清湓山有井,形如盆,因号湓水,城曰湓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精心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独特视角聚焦于蝉,借蝉鸣巧妙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白居易细致描绘了听闻蝉鸣时的独特心境,那声声蝉鸣仿若一把锐利的钩子,勾起了诗人潜藏心底的悲伤愁绪。在遣词造句间,诗人将自身情感与周围景致紧密融合,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意境。诗里的每一处描写、每一丝情绪,都犹如潺潺溪流,自然流淌,毫无雕琢的生硬之感,却又韵味悠长,让人在反复品味中,深切体会到诗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触景生情、借物抒情题材的诗。描绘了六月初七江头早蝉始鸣,薄暮时从石楠深叶中传出稀疏蝉声的景象,营造出清幽寂寥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听到蝉鸣后,因时光流逝而感慨鬓发衰老,同时深深触动故园之情的心境。通过回忆往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蝉的经历,与今朝于湓城听蝉的情境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变迁的无奈、对故园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之景,引发“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的情感,以早蝉鸣叫及周围景色为依托,抒发对时光和故园的情思。对比:将“今朝”在湓城听蝉与“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进行对比,突出今昔生活的变化以及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下境遇的感慨。触景生情:诗以"早蝉"为触发点,通过"石楠深叶""薄暮蝉鸣"等意象,将自然物象与诗人的人生感慨相联结。蝉鸣既是时序更迭的标志,更是引发"衰鬓""故园情"的情感媒介,体现了"见景生情"的创作逻辑。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开篇点明时间为六月初七,地点是江头,诗人听到早蝉开始鸣叫。薄暮时分,那蝉声从石楠树的深叶里传来,只有稀疏的两三声。这几句诗描绘出一幅清幽、略带寂寥的画面,为下文诗人的感慨做铺垫,通过早蝉初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中间四句:“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听到蝉鸣,诗人不禁联想到自己日益衰老的鬓发,觉得这蝉声仿佛在催促着自己的年华老去。同时,又一次触动了他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此时,秋风还远远没有吹起,但诗人心中的秋思却已提前萌生。这几句由景入情,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园的深切思念,“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更是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体现出诗人敏感的内心世界。后四句:“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诗人回忆起往昔在东掖时,于宫槐花下聆听蝉鸣的情景。那时的生活与现在形成鲜明对比,如今面对湓城周围环绕的云树,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思绪。通过今昔对比,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境遇的感慨,使整首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少年行二首》

下一篇: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