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ǎn
s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dōng
gōng
bái
shù
nán
yuǎn
chán
shī
chù
yáo
xiāng
jiàn
xīn
shì
shí

译文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每一次相见都能够使得自己心情平静许多。何时才能再次见到禅师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逐句剖析

"东宫白庶子":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

# 白庶子:即白居易,白居易曾在东宫担任庶子(大夫)。,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用来代指太子。

"南寺远禅师":每一次相见都能够使得自己心情平静许多。

# 远禅师:指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自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何时才能再次见到禅师呢?

"心无一事时":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远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境界的向往和对高僧的敬仰。诗中通过“东宫白庶子”与“南寺远禅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身处官场却渴望心灵超脱的心境。诗人希望在心灵宁静、无世俗纷扰时与禅师相见,体现了对心灵平静的追求。“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前两句点明诗人自己的官职,次句描绘一位远离尘嚣、居于南寺的禅师形象。“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这两句不仅询问两人在地理上的相见之处,更探讨了心灵相通的可能性。末句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状态,也是目前尚未达到的境界。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富有哲理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远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禅意诗。诗的首句点明自己的官职(东宫白庶子),次句描绘一位远离尘世、居于南寺的禅师形象。第三句通过“何处遥相见”不仅询问两人在地理上的相见之处,更探讨心灵相通的可能性。末句“心无一事时”表达了诗人追求的理想状态——心灵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暗示这种状态尚未完全达到。整首诗意境空灵,富有理趣,展现了诗人对心灵相通和超越时空的向往与追求。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将世俗官场的身份(白庶子)与超脱尘世的禅师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禅宗超然境界的向往。虚实结合:前两句通过具体的身份描写(白庶子与禅师。)营造出一种现实与超脱的对比,后两句“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则转向虚写,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自己和远禅师的身份与所在位置。“东宫”代指太子所居之地,象征着世俗的官场生活;“南寺”则暗示远离尘世的修行之地。二者形成鲜明对比,一在繁华的朝堂,一在清幽的寺庙。后两句:“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诗人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与禅师相见的渴望。这里的“遥相见”不仅指空间上的距离,更暗示心灵上的相通。诗人认为,只有当心中毫无杂念时,才能真正与禅师心灵相会,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秋寒》

下一篇:唐·孙光宪《渔歌子·草芊芊》

猜你喜欢